前言

前言

本书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助出版的教材,按石油地质专业本科四年制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同时适用于资源勘查工程和石油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教育。

石油、天然气作为优质的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油气工业的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指导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结合近年来油气地质领域研究的新成果,编写一本既能反映目前国内外油气地质学科的新进展,又能对我国新时期油气勘探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本教材围绕油气藏这一核心,以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形成理论→油气分布→资源评价为主线,首先剖析了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包括油气藏中流体的成分和性质(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第三章)及圈闭和油气藏(第四章);其次分析了油气藏形成的理论,包括油气成因理论与烃源岩(第五章)、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第六章)以及油气藏形成与破坏(第七章);然后探讨了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第八章);最后介绍了油气资源评价的概念、层次和方法(第九章)。这样既符合人们对油气藏及其理论的认识过程,也有利于应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油气勘探实践。

本教材在承袭以往中国地质大学主编教材的主体内容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和研究的新成果,在探讨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普遍性内容的同时,论述了油气成因的某些进展;在分析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同时,介绍了非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内容;在油气二次运移讨论中,突出了有效通道空间和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将含油气系统作为介于盆地和区带之间的聚集单元加以介绍;为实现低风险、高效益并获得最大油气资源的最终目的,简要介绍了不同层次油气资源的评价。教材编写过程中,编者力求采用最新成果资料,力争使学生能够区分并把握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机理、机制和模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贯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另配有实习指导书。

本书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昭年主编。全书共分九章,其中大部分章节由陈昭年编写,第五章第五节、第八章第三节由黄海平编写,第七章第五节、第九章由贾庆素编写。全书由陈昭年负责统一修改和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能源学院和石油教研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文献,限于篇幅,在书后所附参考文献中未能全部列出,在此谨向有关研究单位和文献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同仁和读者指正。

本教材承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发景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柳广第教授主审,他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认真审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 编

2005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