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斜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

背斜圈闭的形成比较简单,主要是储集层顶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四周倾伏的背斜,其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是被具有高油气势面的水体或其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的闭合低势区。背斜圈闭的闭合面积由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

(二)背斜油气藏的特点

单一背斜圈闭内聚集了工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后,就成为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常具有以下特点:

1)油气局限于背斜圈闭内,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居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位于油下。在静水条件下,油气和油水界面是水平的,含气和含油边界都平行背斜储集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4-4)。

2)油气聚集严格受背斜圈闭的控制,超出圈闭范围即不含油。一般轴部含油气性较翼部好,烃柱高度应小于或等于闭合度。有的油气藏存在明显的油水过渡带。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图4-9 提塔斯气田剖面图(据Ahamd,1966)

1~8一气层;A、B、C、D—气藏

3)背斜油气藏的含油层系在油气藏范围内分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且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多层性。若各油气层之间并未完全分隔,而且相互连通,这种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是形成巨大油气藏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多层储集层是被非渗透层封隔时,每一个储集层均可形成独立的圈闭和多个油气藏。背斜油气田中圈闭、油气藏与油气层的关系,可以提塔斯气田为例(图4-9)。图中1~4气层彼此连通,构成A气藏;5、6气层构成B气藏;7、8气层各自独立,分别构成C、D气藏。

背斜油气藏大多数构造形态较完整,虽然经常有断层存在,但断距较小,不起分割油气藏的作用。如果断层将背斜油气藏切割成具有不同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的独立单元时,其中背斜对油气聚集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仍称为背斜油气藏,而断层对油气聚集起主要作用的那一部分,则称为断层油气藏,如我国的老君庙油田L层油藏(图4-10)。

(三)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根据褶皱作用类型,背斜圈闭主要有褶皱背斜(图4-10)和同生背斜两大类。同生背斜按形成条件又可进一步分为与断层活动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地下塑性物质上升形成的隐刺穿背斜、与基底活动有关的同沉积背斜以及与基岩凸起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通常情况下,同生背斜形成相对较早,对油气聚集,特别是油气的早期聚集十分有利。世界上许多巨型和大型油气田,如沙特阿拉伯的盖瓦尔油田、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前苏联的乌连戈伊气田和罗马什金油田、我国的大庆油田(图4-11)背斜圈闭的成因虽然不同,但作为油气圈闭的遮挡作用来说都是一样的。

图4-10 老君庙油田L层顶面构造图及油藏剖面图(据玉门油田石油地质志,1989,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