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中的稳定碳同位素

三、油气中的稳定碳同位素

(一)石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石油碳同位素的δ13C值(PDB,以下同)一般为-33‰~-22‰,平均为-26‰~-25‰。在海陆相石油区别中已提及,海相原油的δ13C值较高,为-27‰~-22‰;陆相原油的δ13C值相对较低,一般为-29‰~-33‰。

原油的δ13C值随年代变老,显示出轻微降低趋势,即年代愈老的原油13C相对富集,12C相对减少(图2-19)。

原油中不同组分的碳同位素成分亦有差异。一般来说,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的δ13C值随馏分的极性和分子量增大而增加。把原油不同组分的δ13C值变化连成曲线,称为碳同位素类型曲线。不同地区、不同成因类型的原油的同位素类型曲线有着明显的差别(图2-20)。利用碳同位素类型曲线能有效地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石油演化等方面问题。

(二)天然气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天然气的δ13C值变化较大,从-100‰直到-20‰。一般低温浅层中形成的天然气(甲烷)中富集12C,具有较低的δ13C值(-100‰~-50‰);而深部和年代较老,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天然气,具有较高的δ13C值(-50‰~-20‰)。利用δ13C1-Ro(镜质体反射率,%)和δ13C1-C1烃/∑Ci关系曲线,能较有效地区分不同母质和演化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

图2-19 各地质时代石油的碳同位素分布(据Stahl,1977)

对地下水中溶解的甲烷气的碳同位素测定,能帮助确定溶解气的成因类型及来源,有助于确定地下水与油气藏的关系。

图2-20 原油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据廖永胜,1982)

虚线资料据Stahl(1977)。实线部分:Ⅰ—福山凹陷;Ⅱ—莺歌海西北凹陷;Ⅲ和Ⅳ—涠西南凹陷。1—福25井下第三系;2—莺9井上第三系;3—湾2井下第三系;4—湾9井古生界;5—莺2井下第三系;6—湾5井上第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