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无机成因学说

一、油气无机成因学说

19世纪中叶,伴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石油的成因广泛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各种无机起源说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俄国化学家Д·И·门捷列夫(1876)提出的碳化物说,他认为把石油起源和煤相联系的想法与实际所观察到的油田剖面有矛盾,而当时已知有许多实验可以通过无机合成途径得到烃类。于是他提出,石油是地下深处的重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

反应所生成的石油蒸汽在冲向地壳的过程中冷凝于地层孔隙中,当上覆有非渗透层封堵时就可集中形成油气藏。从化学角度看,该假说是成立的。关键在于地下有无足够数量的重金属碳化物存在以及上层的水能否穿越软流圈下渗到地下深处。

石油无机起源说的另一典型代表是19世纪晚期由索柯洛夫(В·Д·Соколов,1889)提出的宇宙说。其理论依据是在一些天体中发现有碳氢化物,如在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星球的气圈中以及彗星的头部都有发现,因此他认为碳氢化物是宇宙所固有的,早在地球尚处于熔融阶段时即已存在于气圈之中了,后来随着地球冷却被吸收并凝结在地壳的上部,在这些碳氢化物沿裂隙溢向地表的过程中便可形成油气藏。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碳氢化物远不是平均分子量大得多、成分复杂得多的石油。

此外当时还出现过岩浆说、火山说、蛇纹石生油说和高温生成说等。总之,19世纪后半叶是石油无机起源说相当盛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