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地评价系统

一、盆地评价系统

盆地评价系统中的统计模拟系统曾得到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盆地数据模拟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对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主要采用成因法、类比法和统计法三大类方法,盆地总资源量的最终确定采用加权特尔菲法综合确定(图9-3)。该盆地评价系统主要内容即包括上述三类方法,其主要功能是在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地质参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系统的模拟分析确定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析盆地资源的时空分布,预测有利的运聚单元,为下一步区带评价提供必要的参数及地质依据。

图9-3 盆地评价系统流程图

(一)盆地统计模拟

这一系统就是应用圈闭→区带→盆地逐级加总的办法,对全盆地的总资源进行估算。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如体积法、地球化学法和经验外推法等),对估算结果进行分级分类汇总与排队,在统计中主要采用蒙特卡洛法。

(二)盆地数值模拟

盆地数值模拟系统主要从盆地油气地质成因机制出发,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作为统一的整体,充分研究各项地质参数,建立数字化动态模型,并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对盆地油气资源进行模拟(图9-4)。这项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有多套评价系统,如法国石油研究院(IFP,1987)的MATOIL地质地球化学和数字模拟系统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广仁等研制成了BAS1、2、3盆地模拟系统,最近该院计算所研制完成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Petroleum Assessment System),简称PASYS,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图9-4 盆地数值模拟结构示意图

盆地数字模拟系统一般包括地质模型与数学模型两部分。地质模型是地质学家对评价目标的地质概括,它是盆地模拟的基础,主要由地史模型、生烃史模型和聚集史模型三部分组成。建立了地质模型后,根据油气地质的基本原理,设计各种能反映地质概念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地质定量参数来表达。

(三)盆地评价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要点是把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知识或经验,以适当的方式存入计算机,建立一个搜集许多专家经验的知识库及相应的推理系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根据其所提供的信息,运用知识库和已确定的模式进行推理,以达到评价的目的。1990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共同研制了应用于重点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的PRES系统。该系统由凹陷评价和局部圈闭评价两部分组成,通过地质类比方法对凹陷生油条件和储集条件进行评价,根据凹陷生油、储集层评价结果模拟二次运移,确定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评价局部圈闭,给出局部圈闭的类别和地质风险。最后再应用体积法、氯仿沥青A法、圈闭体积法、油田模型法、油田规模序列、热模拟计算生油气等六种定量计算方法计算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