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五、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一)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原则

自然界油气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分类原则体现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两方面。

对油气藏进行科学的分类,寻找它们的共性,总结各类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分布规律,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多年来,各国石油地质学家在油气藏分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关于油气藏分类的方案。依据圈闭和储集层形态的圈闭分类,以Clapp(1929)、Wilson(1934)、Heald(1940)、Heroy(1941)、Wilhelim(1945)、И.О.布罗德(1958)和(North,1985)等为代表;依据圈闭成因的圈闭分类,以Levorsen(1954,1967)、王尚文等(1983)、潘钟祥(1986)和胡见义等(1985,1992)为代表,主要把圈闭划分为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三大类;依据圈闭成因动力学的圈闭分类,以Allen等(1990)为代表,根据盆地形成机制及动力学来划分圈闭的类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前苏联石油地质学家И.О.布罗德以油气藏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和美国石油地质学家A.I.莱复生根据圈闭成因提出的分类方案。

圈闭是油气聚集的场所,也是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之一。一旦圈闭内聚集并保存具有工业价值的烃类流体后,就成为油气藏。因此,油气藏类型与圈闭类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油气藏与圈闭相比,毕竟还包括另一个重要因素——烃类流体。所以,从油气勘探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主张以圈闭分类为基础的油气藏分类,即圈闭和油气藏用同一分类系统,同一个术语同时用于圈闭和油气藏。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复杂而繁多的名词,分散了对实质问题的注意。下面着重介绍圈闭的分类。

(二)圈闭和油气藏分类方案

1.圈闭的成因分类

对圈闭的分类,我们主张以圈闭的成因为主、以圈闭形态和遮挡条件为辅的划分原则,前者作为划分大类的基础,后者作为划分亚类的依据。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四大类:即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流体)圈闭和复合圈闭,各大类圈闭又可根据其圈闭形态和遮挡条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类。本教材采用的圈闭分类系统如表4-2所示。

表4-2 圈闭分类系统表

2.油气藏的烃类相态分类

油气藏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搞清油气藏中流体类型、相态特征及分布,为制定合理的油气藏开发方案服务。油气相态是受油气藏的温压条件与烃源岩的成熟历史控制的,对油气藏中烃类相态的研究有利于总结油气分布规律。我国目前采用的烃类相态分类方案见表4-3。

表4-3 中国油气藏的烃类相态分类

(据孙志道,1996)

3.油气藏的驱动类型分类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常常采用该分类。油气藏中的油气流到井口必须有一定的压力,这种驱动油气流出油层,并经井筒到达井口的动力称之为油气藏的驱动力。当采油时,不同驱动类型的油气藏在油气藏压力、油气产量、采油速度和油气水比例等方面随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一般根据驱动类型可将油气藏划分为溶解气驱油气藏、气顶气驱油气藏、底(边)水驱动油气藏和混合驱动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