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皮肤瘙痒如何用药?

(十五)妊娠期皮肤瘙痒如何用药?

妊娠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受到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许多妊娠期妇女在妊娠期会出现各种皮肤问题,其中皮肤瘙痒就是较常见的问题之一。皮肤瘙痒会让人心烦意乱,甚至无法入睡,给妊娠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损害。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时做好防护,给予安全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1.妊娠期容易皮肤瘙痒的原因

(1)生理变化:妊娠期妇女体内的环境如激素、自身免疫、代谢和血管等发生变化。个别体重超标或个头娇小的妊娠期妇女,通常妊娠纹处(如肚皮、大腿)会有明显的痒痛感,这主要与激素水平改变及皮肤纤维断裂有关系。

img

(2)过敏体质:常见过敏原有花生、豆类、坚果类、牛奶、鸡蛋、海鲜类、动物皮毛等,以及花粉、灰尘、螨、药物等。过敏体质妊娠期妇女如果不小心接触过敏原,就会在皮肤上有所反应,出现皮肤瘙痒。

(3)天气原因:夏天蚊虫叮咬引起瘙痒,湿热环境下诱发皮炎、湿疹、足癣、股癣等疾病伴发瘙痒;冬天皮肤皮脂分泌功能降低,导致皮肤干燥,皮肤容易瘙痒。

(4)胆汁分泌阻塞:主要由于妊娠期肝脏代谢速度变慢,肝胆功能失调,胆汁难以有效排出导致。

2.妊娠期皮肤瘙痒的危害

导致妊娠期皮肤瘙痒的疾病包括生理性、特异性、非特异性等不同类型,其中,有些疾病会影响妊娠期妇女自身健康和外在形象,有些疾病甚至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以下疾病对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影响较大。

(1)胆汁淤积性瘙痒症:一种发生于妊娠期的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疹的皮肤病。85%的妊娠期妇女是由于妊娠期雌激素增多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症所致,多见于妊娠后3个月,妊娠早期也有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严重瘙痒,20%的孕妇伴有黄疸,多数分娩后瘙痒、黄疸自行缓解。危害:首次妊娠发病率0.06%~0.43%,再次妊娠发病率47%,妊娠期妇女可有疲劳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脂肪泻,但无厌油,严重病例脂肪吸收不良而出现消瘦和维生素缺乏,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

(2)妊娠痒疹:通常在妊娠4~6个月时出现,主要表现为躯干、四肢散在小丘疹、结节,瘙痒剧烈,大部分产后逐渐缓解。危害:再次妊娠可复发,对胎儿无大碍。

(3)妊娠多形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绝大部分皮肤瘙痒常由这类疾病引起,多发生于初次妊娠末3个月,部分见于分娩后。原因不明,常表现为突然出现妊娠纹并瘙痒,瘙痒较显著,继而可出现红斑,丘疹,荨麻疹样、靶样红斑或无菌性小脓疱等多形性损害。危害:很少复发,对胎儿无大碍。

(4)妊娠疱疹(妊娠性类天疱疮):较少见,可在妊娠任何时期发病,多见于妊娠4~7个月,常在腹部、脐周、臀部、四肢出现红斑、水疱、风团,黏膜不受累,常伴严重的瘙痒或烧灼感。水疱破溃后结痂,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由于皮损逐渐演变,新旧皮损不断交替,表现为旧的皮损已经痊愈,周边又出现新的皮疹。危害:多在分娩后缓解,再次妊娠可复发。对胎儿无大碍,偶见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或者新生儿出现同样皮疹,多能自愈。

(5)非特异性妊娠瘙痒症:常见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湿疹,妊娠期妇女一般是过敏体质,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苔藓样变等多形性皮疹,皮肤干燥,瘙痒明显,湿疹急性、亚急性期可伴渗出。危害:易反复发作,妊娠期容易加重,对胎儿生长发育无大碍,有60%左右的宝宝会遗传母亲的过敏体质。

3.如何预防妊娠期皮肤瘙痒?

(1)放松心情:部分妊娠期妇女妊娠期精神较为紧张,长期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会加重瘙痒症状,妊娠期需要积极缓解自身不良情绪,减轻精神负担,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出现烦躁、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

(2)避免搔抓:瘙痒症状会让妊娠期妇女忍不住抓挠,从而引起皮肤发红、破皮甚至感染,会进一步恶化病情;反复搔抓结痂、伤口愈合慢会导致皮肤增厚,遗留色素沉着,影响到皮肤的美观。

(3)合理穿衣:妊娠期妇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材质,一般纯棉的衣服化学物质较少,能有效减少对皮肤的刺激;穿宽松的衣服能降低对瘙痒区域的摩擦;冬天穿衣注意皮肤不要直接接触纤维材质的衣料,贴身衣服要勤换洗,减少病菌滋生。

(4)护肤防晒:避免用温度过高的水洗澡,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沐浴露;做好防晒、皮肤滋润工作,避免紫外线直射,避免汗液浸渍皮肤。

(5)作息规律:日常生活中积极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注意饮食:避免过敏原,保证饮食的均衡、营养和清淡,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熏烤腌制的食物,不要抽烟喝酒;对海鲜、金属、花粉等物质过敏的妊娠期妇女要避免食用、接触或者吸入。

4.妊娠期皮肤瘙痒的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①一般治疗:可以给予生理盐水局部冷敷,涂保湿霜如维生素E霜、特润霜等滋润皮肤。

②药物治疗:妊娠早期可外擦炉甘石洗剂,均可缓解瘙痒;若效果不佳,在妊娠3个月后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首选低或中等效价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皮肤破溃者可选择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中药类药物可以选择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药物,如川百止痒洗剂;抗真菌药物妊娠早期避免使用,妊娠3个月后可给予特比萘芬乳膏外用。

③物理治疗:可以局部氦氖光(避开腹部)照射,臭氧局部或者全身水疗,可改善瘙痒症状。

(2)系统治疗:全身瘙痒且外涂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以进行系统治疗,首选FDA分类B级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严重者可加予FDA分类B级复方甘草酸苷针60 mg每日静脉滴注或者FDA分类C级泼尼松小剂量(20~30 mg/d)口服。另外胆汁淤积性瘙痒症除上述治疗外,在专业医生和药师指导下,还需加服熊去氧胆酸或考来烯胺。

5.用药注意事项

(1)特别提醒,如果选择治疗皮肤瘙痒,首选局部外用药,慎选系统用药。

(2)如果外用药病情控制不佳,首选FDA分类B级口服药或者静脉滴注药进行系统治疗。

(3)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时避免长期、大面积或者高剂量使用,否则可能有低体重新生儿的风险。

(李 娟 杨星海 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