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原理
1.苯巴比妥
本品为巴比妥类药物,具有丙二酰脲和苯环结构。
(1)在碳酸钠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液可生成不溶性的二银盐沉淀。
(2)可与亚硝酸钠-硫酸试液作用,即显橙黄色,随即转橙红色;能与甲醛-硫酸试液作用,交界处产生玫瑰红色。
(3)在吡啶溶液中与铜吡啶试液作用生成紫色沉淀。
(4)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生成氨气。
2.地西泮
本品为苯二氮类药物,具有内酰胺及亚胺结构。
(1)在酸或碱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水解产物无芳伯氨基结构。
(2)溶于硫酸后,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黄绿色荧光。
(3)遇碘化铋钾试液,即产生橙红色沉淀,放置颜色加深。
3.艾司唑仑
本品为苯二氮类药物,具有内酰胺及亚胺结构。
(1)在酸或碱性溶液中,受热易水解,水解产物有芳伯氨基结构,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2)溶于硫酸后,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天蓝色荧光。
4.苯妥英钠
(1)本品水溶液加氯化汞试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在氨试液中不溶。
(2)在吡啶溶液中与铜吡啶试液作用生成蓝色沉淀。
5.盐酸氯丙嗪
本品结构中的吩噻嗪环易被氧化,水溶液遇氧化剂时氧化变色。
(1)加硝酸后显红色,渐变淡黄色。
(2)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显红色。
6.盐酸吗啡
本品为生物碱类药物,可与生物碱显色剂反应。
(1)与甲醛硫酸试液反应,显紫堇色(Marquis反应)。
(2)与钼硫酸试液反应显紫色,继而变为蓝色,最后变为棕绿色(Frohde反应)。
(3)本品易氧化,与铁氰化钾试液反应,显蓝绿色。
7.盐酸哌替啶
(1)本品结构中具有吡啶环,显生物碱的性质,与三硝基苯酚生成黄色结晶性沉淀。
(2)与碳酸钠溶液作用,析出游离哌替啶,为油滴状物。
8.吡拉西坦
本品水溶液加高锰酸钾试液和氢氧化钠试液,溶液呈紫色,渐变为蓝色,最后呈绿色。
9.溴新斯的明
(1)本品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酯键可水解生成间二甲氨基苯酚钠及二甲氨基甲酸钠。前者与重氮苯磺酸试液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2)本品为溴化物,与硝酸银试液反应,可生成淡黄色凝乳状沉淀,此沉淀微溶于氨试液,而不溶于硝酸。
10.硫酸阿托品
(1)本品具有酯的结构,水解生成莨菪酸,可发生Vitali反应,即与发烟硝酸共热水解生成的莨菪酸发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遇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分子内双键重排,生成醌型物,初显紫堇色,继而变为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
(2)本品游离体因碱性较强,与氯化汞作用,可析出黄色氧化汞沉淀,加热后转变成红色。
11.肾上腺素
本品含有邻苯二酚结构,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1)本品的稀盐酸溶液加过氧化氢试液,煮沸,即显血红色。
(2)遇三氯化铁试液即显翠绿色,加氨试液,即变紫色,最后变为紫红色。
12.盐酸麻黄碱
本品含有氨基醇结构,其水溶液与碱性硫酸铜试液作用,生成蓝紫色配合物,加乙醚振摇后放置,乙醚层即显紫红色,水层变为蓝色。
13.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1)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翠绿色,再缓缓加碳酸氢钠试液,即显蓝色,最后变成红色。
(2)本品加酒石酸氢钾的饱和溶液溶解后,加碘试液,放置后,加硫代硫酸钠试液,溶液为无色或仅显微红色或淡紫色。
(3)本品含有酒石酸,加10%氯化钾溶液析出酒石酸氢钾结晶性沉淀。
14.马来酸氯苯那敏
(1)本品含有马来酸结构,有不饱和双键,加稀硫酸及高锰酸钾试液,红色褪去。
(2)本品结构中有叔胺结构,当与枸橼酸-乙酸酐试液在水浴中加热,呈红紫色。
15.富马酸酮替芬
(1)本品加硫酸,即显橙黄色,加水,橙黄色消失。
(2)本品分子中含有酮基,加二硝基苯肼试液,置于水浴中加热,溶液产生红色絮状沉淀。
(3)本品分子中的富马酸为不饱和酸,加碳酸钠试液和高锰酸钾试液,红色即褪去,产生棕色沉淀。
16.盐酸普鲁卡因
(1)本品含有酯的结构,其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游离,析出普鲁卡因白色沉淀,加热酯水解,产生二乙氨基乙醇(蒸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和对氨基苯甲酸钠,放冷,加盐酸酸化,即析出对氨基苯甲酸白色沉淀,此沉淀能在过量的盐酸中溶解。
(2)本品的结构中具有芳香伯胺结构,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加碱性β-萘酚试液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17.盐酸利多卡因
(1)本品具叔胺结构,其水溶液加三硝基苯酚试液,即产生复盐沉淀。
(2)本品的水溶液加硫酸铜和碳酸钠试液,即显蓝紫色,加三氯甲烷振摇后放置,三氯甲烷层显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