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序
以色列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冲突,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的一个焦点。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世人不禁对以色列国家的情况和犹太人的历史命运深感兴趣,想了解一个究竟。从另一方面说,基督教是以西方国家为重心传遍全球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性宗教,其创教者耶稣是古代犹太人。基督教的经典《旧约圣经》原本是犹太人的宗教典籍,也即《希伯来圣经》(《塔纳赫》),其中不但提出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论断,而且大量记载了古代以色列人的活动和历史,以及耶和华神与以色列人的律法约定。人们很自然要问:《希伯来圣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如何编成?其中所说的古代以色列人的事迹是否真实可靠?
19世纪以来,西方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民族学、古文字学都有巨大发展,学术界关于古代以色列人的历史、文化及其典籍的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对以色列加强了研究,犹太学得到建立和发展,出版了不少著作,但多偏重于近现代方面。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近20多年对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历史探讨都有专著问世,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佳作甚多,唯独对古代以色列的历史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优秀的作品不多,不能不令人颇有憾意。
王立新君素好文史,虽于大学时代入文学专业,但对历史研究未尝或忘。本科之后他在南开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为世界文学,得朱维之、臧传真、张镜潭等世界文学耆宿的亲炙,毕业后留校任教。朱维之先生是国内世界文学的大家,尤精希伯来文学与文化,王君原本的治学重点是西方文学(这方面他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但20世纪90年代初朱先生退休前,为不使南开的这一特色研究传统中断,特意亲自安排当时风华正茂的王君到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进修《圣经》希伯来语,随后王君又远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深造。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王君深感古代历史与其研究领域的密切关系。为攀登史学高峰,他于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我的指导下专攻古代以色列史。不久,他晋升教授,并任文学院副院长,既主管全院教学事务和基地建设工作,更讲授数门课程,指导多名研究生,负担是比较重的。然以其才学勤奋,虽工作繁忙,四年之内自可完成合乎标准的博士论文。然而,他治学严谨、律己甚苛,多次向我表示,既然做史学博士研究生,所撰学位论文必以纯史学的学术标准为衡量尺度,遂自己提出延长毕业时间。乃夙夜匪懈、精益求精,历时五年半,终于完成这一博士论文,荣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其论文被历史学院评为优秀博士论文。
《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一书即是王立新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分上、中、下三编。第一编“古代以色列的历史文献与文本分析”,是首先通过对古代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塔纳赫》各卷文本的分析,对基本文字史料做扎实细致的梳抓、考订和整理。第二编“古代以色列历史的基本框架”,则是根据各种史料——文字的、实物的、历代相传的、考古发现的——进而对古代以色列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结构作出系统的缕析和筑造。第三编“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念”,乃是在整理好史料、完成历史本身框架搭建之后,经过探讨“历史书卷”的组合、《塔纳赫》正典化的过程和神权史观的内涵,来归纳古代以色列人的历史观念和史学传统。总起来说,本书的优点是:在比较详尽地吸取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在上述三编的三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应该说,他的努力对我国史学界尚比较薄弱的以色列古代史和史学观研究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先师雷海宗先生是学贯古今中外的史学大师,对犹太人的历史、基督教史和《圣经》都有精深研究,可惜由于各种条件和原因,过早辞世,在这方面未能留下系统的专门著作。43年前,雷师曾将他收藏的两本关于犹太人历史和《圣经》研究的英文专著借我阅读,希望我能有所得,但他不久仙逝,我也转向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17年后,我虽重理世界古代史旧业,但更多偏重古希腊罗马史,未能有机会对古代以色列史多做深入考察,引为憾事。雷师认为,有价值的史学著作应为科学、哲学和艺术的统一,即:要做审查、鉴别与整理材料的科学分析工作;以一以贯之的概念和理论说明史实的哲学综合工作;用艺术的手段叙述历史的文学表现工作。我以为王立新君的这本书达到了上述三方面的要求,因而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王立新君作为雷门再传弟子,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为此感到欣慰。
本书毕竟是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篇幅有限,因此对古代以色列史只建构了基本的框架,不可能对具体史实做详细的论述;此外对古代以色列的宗教与文化亦不可能专门探讨。我衷心希望王立新君能再接再厉,在本书的基础上更登一层楼,写出内容更翔实丰厚的关于古代以色列民族整个历史和文化的专著,以满足学界和读者的需要。
[原文是为王立新《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所作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