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学纂要》简介
《文章学纂要》这本书是由蒋祖怡创作的,《文章学纂要》共有28章节
1
目录
...
2
扉页
...
3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文章学纂要/蒋祖怡编著;林岩整理.--北京: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5 (国学通识/陈斐主编) ISBN 978-7-5222...
4
总序
近期,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ChatGPT(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除了能与人对话交流外,甚至能完成回复邮件、撰写论文、进行翻译、编写代码、根据文案生成视...
5
《国学汇纂》新版序
《国学汇纂》十种,是先祖父蒋伯潜和先父蒋祖怡合作撰写的,在1943—1947年由上海正中书局陆续出版。 《国学汇纂编辑例言》的第一条,说明了编撰这套《汇纂》的缘...
6
《国学汇纂》编辑例言
一、我国学术文艺,浩如烟海。博稽泛览,或苦其烦;东挦西扯,复病其杂。本书汇纂大要,别为十种,供专科以上学子及一般程度相当者,阅读参考之资,庶于国学各得其门,名曰...
7
导读
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学的正统观念里,文章总是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魏文帝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
8
第一章 绪说
“文章”两字底本义,即“彣彰”,是文彩的意思。《考工记》:“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许慎《说文解字》中也说:“文,错画也,象交文。”都是解释作文彩的,后来...
9
第二章 字底形态与意义
韩愈说:“作文须略识字。”所谓“识字”,乃是要明白每一字的来源与本义。这虽然是一种专门的学问,但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如果缺了这一种常识,便容易发生错误,叫做“写别...
10
第三章 字音底变化
人类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所以字音先于字形,而后来又依字形,而生音读。普通论列字音,有“声”和“韵”之分。声韵学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了。所谓“声”,最普通的分别是...
11
第四章 复词的组织
什么叫做“词”?一般的解释,以为联合两个以上的字而能独立地表示一个意念的,才能称做“词”,或称“词语”,或称“词头”。但是就事实而论,一个字亦可以代表一个意念的...
12
第五章 词性及其活用
讲文法的人,通常将中国文字分为五大类。五类之中,又可区别作九种,或称为“九品词”。即是词语的使用和功能,不外乎这九种变化。——所谓“词类”,就是词性底分类。为了...
13
第六章 实数与虚数
上文曾说过词类之中,以数字来作形容词,其中可以分作“计数”和“序数”两种。“计数”的字,又可以分作两种:一是“实数”,即实在准确而肯定的数字;一是“虚数”,即是...
14
第七章 遣词的方法
遣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贾岛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垂。”又有一位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今文人,往往为了一个字,费了许多的斟酌,用过许多的苦心...
15
第八章 句底构成式
上几章已说明了遣词方面的工作,我们再来研究造句的工作。这一章,先就文法方面来说明句子底构造方式。 句子有两种重要的部分。一是“主语”,是这句子中的主体,或者是人...
16
第九章 句子底变化
上一章说的是句子在文法上的构成方式,但是如果一字不易地依式填词,也未必一定是好句子。正和词类与词性的活用一样,是两件并行不背的事。至于句子,同一意念,有许多不同...
17
第十章 明喻、暗喻和寓言
“比喻”在我们口头语中常常说到,也是作文造句中重要的因子。刘向《说苑》中记载着下面一个故事: 客谓梁王曰:“惠子(惠施)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
18
第十一章 夸饰
夸,夸大;饰,文饰的意思。王充《论衡》中所说的“增益其文”,也是这个意思。夸饰乃是说话上过分铺张的意思。《艺增篇》中解释文章中所以有夸饰的原因: 故誉人不增其美...
19
第十二章 大名与小名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云: 古人之文有举大名以代小名者,后人读之而不能解,每每失其义矣。《仪礼·既夕 [1]》篇:“乃行祷于五祀。”郑注:“尽孝子之情。五祀,博言...
20
第十三章 造句上应注意的事项
知道了句子底构造和变化,知道了夸饰、比喻等等,所造之句是否一定可以称作佳妙呢?句底构成既无一定的法式,修词的现象又多变化的,我们造句应该如何着手? 我们造句,使...
21
第十四章 章篇底安排
已论列过用词和造句,我们可以进而研讨章篇底安排了。一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段落,这段落便叫做“章”。所以词是句的基础,句是章的基础,而章又是全篇的基础。《文心雕龙·...
22
第十五章 开端与作结
开端和结尾,是一篇文章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它们底好坏,往往会影响到全篇文章。初学者一提起笔,常常觉得有许多的感想或事实,不知从那一点先说好。“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
23
第十六章 动作底描写和感情底抒发
作文中重要的技巧,是动作的描写、感情的抒发和议论的逻辑。逻辑已是一种专门的学问了,我们不再去论它。因为文章里面所应用的只是一些最普通的论理原则,而文章优劣,又和...
24
第十七章 题目底研究
《说文》云:“题,额也。”“额”“目”是人首上重要的地方,是总纲的意思。“纲领”“题目”有同样的解释。因此,我们知道所谓“题目”是全篇之中最简单的一句纲要。 杨...
25
第十八章 写作底准备
形式上的修饰,固然是文章中的一件要事,但是懂得词语之运用,篇章的结构……而言之无物,单有形骸而没有灵魂,也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要充实文章底内容,要有自己底情感或...
26
第十九章 文章流变(上)
六朝以后,骈文与散文已成为两个对立文体底名称了。一直到现代,这两派的争论还非常激烈。陈澧在他底《东塾读书记》中论骈散底来源道: 古者记言之体有三:其一闻而记之,...
27
第二十章 文章流变(下)
现代通行的是语体文,可是报章公文还都通行文言。当民国四五年,《新青年》上登载着许多争辩的文章:有人主张仍用文言文,有人却以为非加改革,用语体文不可。现在语体文已...
28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永瑢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