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汇纂》编辑例言
《国学汇纂》编辑例言
一、我国学术文艺,浩如烟海。博稽泛览,或苦其烦;东挦西扯,复病其杂。本书汇纂大要,别为十种,供专科以上学子及一般程度相当者,阅读参考之资,庶于国学各得其门,名曰国学汇纂。
二、文章所以代口舌,达心意,为人人生活所必需,而字句之推敲,章篇之组织,意境之描摹,胥有赖于文法之活用,修辞之技巧;至于骈散之源流,语文之沟通,亦为学文章者所应谙悉。述《文章学纂要》。文体分类,古今论者,聚讼纷纭,而各体之特征、源流、作法,更与习作有关,爰折中群言,阐明体类,附论风格,力求具体。述《文体论纂要》。
三、研读古籍之基本工夫,在文字、目录、校雠之学。我国研究文字学者,声韵形义,歧为两途;金石篆隶,各成系统;晚近龟甲之文,简字拼音之说,益形繁杂;理而董之,殊为今日当务之急。而古籍文字讹夺,简编错乱,书本真伪,学术部居,校勘整理,尤当知其大要。述《文字学纂要》及《校雠目录学纂要》。
四、我国古来文艺以诗歌、小说为二大主流,戏剧则曲词煦育于诗歌,剧情脱胎于小说。而诗歌之演变,咸与音乐有关,其间盛衰递嬗,可得而言。至于小说,昔人多不屑置论,晚近国外文学输入,始大昌明。而话剧亦骎骎夺旧剧之席。述《诗歌文学纂要》及《小说纂要》。
五、我国史书,发达最早,庞杂最甚,而史学成立,则远在中世以后,且文史界限,迄未厘然;至于诸史体制,史学源流,亦罕有理董群书,抽绎成编者。是宜以新史学之理论,重新估定我国之旧史学。述《史学纂要》。
六、我国学术思想,以先秦诸子为最发展,论者比之希腊,有过之无不及也。秦汉以后,儒术定于一尊,虽老庄玄言复昌于魏晋,而自六朝以至五代,思想学术,俱无足称。宋明理学大盛,庶可追迹先秦,放一异彩。述《诸子学纂要》及《理学纂要》。
七、六经为我国学术总会。西汉诸儒承秦火之后,兴灭继绝,守先待后,功不可没。洎其末世,今古始分。东汉之初,争论颇剧。及今古混一,而经学遂衰。下逮清初,始得复兴。乾嘉之学,几轶两汉。清末今文崛起,于我国学术思想之剧变,关系亦颇切焉。述《经学纂要》。
八、军兴以来,倏已四载,典籍横舍,多被摧残,得书不易,读书亦不易。所幸海内尚存干净土,莘莘学子,未缀弦歌。编者局处海隅,自惭孤陋,纵欲贡其一得之愚,罣误纰谬,自知难免,至希贤达,予以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