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非语言信息的情绪传达

注意非语言信息的情绪传达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是给孩子传递信息的表情。相对于语言来说,孩子更关注我们的非语言信息。有时候,我们的身体语言往往会泄漏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孩子往往能读懂我们的这些感受。比如,皱着眉头跟孩子说很愉快,孩子往往不会相信父母所说的是真的。


 个案回顾

一天,妈妈在整理厨房,若若抱着她的画板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兴奋地对妈妈说道:“妈妈,您看,我画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她的头上戴着金光闪闪的皇冠,手里拿着魔法棒,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

“呀,宝贝,你画得真好,你就是一个天才小画家。”若若妈专心地刷着池子里的碗,头也不抬地说。

“妈妈,可是您看都没有看。”女儿的热情明显被妈妈敷衍的态度浇灭了。

晚上,又到了故事时间,若若妈照例要给女儿读睡前故事,临睡的时候若若妈已经感到非常疲惫了,真的很想倒头大睡。于是在给女儿读书的时候,语速明显加快,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一边读一边讨论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读到一半,女儿突然问:“妈妈,您不喜欢这个故事吗?”

若若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会问她这个问题,惊讶地回答道:“我很喜欢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女儿回答道:“因为您的脸都是皱着的,您不喜欢读故事。”


 案例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的感受挂在脸上。而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在发展中,他们对非语言沟通的信任程度要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沟通。所以,即使我们没有说自己生气或不高兴,孩子依然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


 现在试试这样做

非语言信息包括面部表情、身体接触、眼神关注、姿势、语气等。有时候没有说一句话的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沟通更有力量,比如说你的孩子极其沮丧的时候,走过去,抱抱他,温柔地摸摸他的头,然后微笑地看着他。虽然你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你在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他的感受也会跟着好起来。

1.与孩子视线齐平,注视着孩子

通常,你在跟孩子讲一件事的时候,盯着他的眼睛,往往能抓住他的注意力,让他集中精力听你说。眼神的关注,也能表明你跟他所说的事极其重要。所以,不管你在做什么,当你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请看着孩子的眼睛。

2.合理运用表情

沟通的首要目标是传达信息。运用丰富的表情和孩子沟通,就像微信里的表情符号一样,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东西,我们却能很好地用表情符号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看起来比文字更直观,也更有温度。当一个人微笑着跟你说话的时候,你会觉得更加亲切,也更愿意听他把话说完,并接受他的意见。

3.语气和声调同样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父母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是最能安抚内心的声音。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的声音去责骂、恐吓孩子。父母充满怒气的声调和语气,只会让孩子认为妈妈生气了,而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所以,不管你要对孩子说什么,请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和语气温柔而充满爱意,如此,孩子才会认真听你接下来说的话。

4.不要忘了肢体动作

单凭语言,孩子并不能很好地接收到你所传递的信息。当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如果能够多多拥抱他或者亲吻他,那孩子会更能感受到你的爱。话语和行为达到高度契合,你和孩子都会感受到一种强有力的力量,让你们之间的情感联结更为牢固,身体的接触就是这么奇妙。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从书包里拿出卷子,开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您看,我得了100分,老师还发了奖状。”

妈妈接过卷子,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答卷,然后说道:“嗯,我家宝贝真棒!”

孩子看着妈妈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卷子,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兴致明显没有刚才那么高了。

场景二

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从书包里拿出卷子,开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您看,我得了100分,老师还发了奖状。”

妈妈接过卷子,快速地扫了一眼孩子的答卷,然后将视线收回,低下头,注视着孩子的眼睛,笑眯眯地说道:“嗯,我家宝贝真棒!”说完,还对孩子竖起了大拇指,并热烈地拥抱了孩子。

孩子开心极了,兴致勃勃地跟妈妈分享班级里有多少人得了100分,老师是如何表扬自己的。


 值得思考

为了让沟通更有效,父母一定要注意使用非语言交流,可以是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甜蜜的吻,也可以是轻拍肩膀、沉默不语,还可以是身体力行的示范和引导。微笑代表赞赏,慈爱的眼神中饱含温情,拥抱充满鼓励,亲吻传递安慰,默然不语表示提醒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