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赋予孩子勇敢的力量
不可否认,一个人要想取得卓越不凡的成绩,自信和勇气永远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意识地锻炼孩子这方面的水平,但正因为我们太过强化这方面的影响,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进入误区,一味地强迫孩子勇敢,以致出现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
个案回顾
暑假,大学的室友带着孩子来我所在的城市玩耍,我带着女儿赴约。室友的孩子叫小月,是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与我女儿年纪相仿。
吃饭期间,室友各种询问我女儿的教育情况,如会背什么诗,会唱什么歌,我都一一作答。
用餐结束后,室友兴致勃勃地对小月说道:“来,小月,过来给叔叔背一首诗。”小月看了我一眼,羞涩地低下头,就是不开口。
“小月,你愿意背诗给叔叔听吗?叔叔喜欢听别人背诗。”我露出了微笑,对小月说道。
小月张了张口,却支支吾吾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我知道小月肯定会背很多诗,只是面对陌生人,小月有点儿怯场,不愿意在陌生人面前表演。于是我摸着小月的头说道:“叔叔知道你会背,只是你现在不愿意背,没关系,你可以拒绝叔叔的要求,下次再见到叔叔,你再背给叔叔听,好吗?”
“好!”小月如获大赦。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室友却跟女儿较上了劲:“小月,爸爸对你太失望了,叫你背首诗你都不敢。我看你啊,就是个除了玩其他什么都不会的胆小鬼。”
小月小声地说道:“我会!”
“你会,那你怎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室友反问道。
“我家孩子也一样,平日里背得再好,你让她给别人表演,她就别扭,什么都说不出来了。”我赶紧打圆场。
“孩子就要不怯场才可以,一个人再有才华,一到台上就胆小、紧张怎么能行?在家表演给谁看啊?”室友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室友的话深深地伤害了小月的心,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什么都不会的胆小鬼,小月用颤抖的声音一字一顿地给我背了一首《游子吟》。
小月背完,我赶紧拍手鼓掌,我女儿也跟着拍手叫好,室友这才眉开眼笑起来。
但是,我完全看不出小月内心的成就感,虽然她一字不差地将诗背了出来,但是她没有自我满足感,而是满满的屈辱感。
案例分析
室友的本意是想让孩子不怯场,让孩子变得勇敢,但是在这咄咄逼人的激将法下,孩子最终虽然开口了,但是这种强求的表演并没有什么意义。其实,相对于看到孩子精彩的表演来说,我更希望从小月嘴里听到坚定的“不”字,没错,我希望那个孩子能够坚定不移地拒绝我。勇敢说“不”,才是真正的勇敢。
一个没有勇气说“不”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一个胆小、没有主见的人。说“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生技能。只有懂得拒绝的人,才有为自己划定界限的能力: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才会勇敢地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在遭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才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胆小的原因仅仅是孩子不愿意打招呼,不敢在公共场合表演,事实上,孩子不喜欢表演,不爱打招呼,不跟人交流,有时候并不是真的胆小,而是对这个陌生的环境还没有放下戒备。父母只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跟他人打交道的机会,当孩子接收到来自这个环境的善意,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放下戒备,融进这个环境。
现在试试这样做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是一个盖世英雄,能够给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但是,我们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人生这条路上,总有一天孩子会独行,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让孩子脱离我们的保护,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冒险、去勇敢尝试,并从这些事情中获取经验,为抗击未来的风雨做准备。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赋予孩子勇敢的力量,帮助他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勇敢的、富有责任心的人呢?
1.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
胆小懦弱的人不但无法与他人正常地交流,在工作中也难以展示自己真正的实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不仅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更要靠勇敢的精神去争取成功。
一个内心坚实、勇敢的孩子,在语言和行为上,一定是坦然无畏的。让孩子养成敢说敢做、坦然表达的习惯,是打败怯懦的第一步。想要什么就大声地说出来,不想做的事,就坚定地说“不”。告诉孩子,不要取悦任何人,不要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任何时候,都要勇敢地做自己。
2.不要嘲笑、恐吓孩子
有些孩子并不是天生胆小,之所以变得胆小是由于后天的影响,比如说父母经常吓唬孩子。我常常听到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就吓唬孩子:“不要再哭了,再哭我就找医生在你屁股上打一针。”或者说:“警察喜欢抓不听话的孩子,你再淘气,我让警察把你抓走!”要么是:“作业完成不了,我告诉老师,明天让你罚站。”这就是一般孩子都怕医生、警察、老师的原因。父母的这些语言,都是在暗示医生、警察、老师都是非常可怕的,这无疑是给孩子的内心增加了使他胆怯的因素。
还有的父母喜欢嘲笑孩子,当孩子失败或者出糗之后,如果遭受到嘲笑,孩子就会对这件事产生阴影,并且害怕面临相同的境遇。比如孩子因为英语发音不标准而遭受嘲笑,那么他就很可能再也不好意思开口讲英语。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恐吓、嘲笑孩子,不要跟孩子开类似的玩笑,这样的玩笑一点儿都不好笑,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胆小怯懦。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一个小女孩正在室内游乐场,她的妈妈在一边看护。突然,一个比女孩稍微大一点儿的男孩将女孩手里的玩具抢走了。
妈妈:“你怎么随便让人家把玩具拿走?”
女儿:“我没注意,哥哥就抢走了。”
妈妈:“这是公共场所,所有玩具都是谁先拿到谁先玩,他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随便拿走你的玩具,赶紧去要回来!”
女儿:“妈妈,我不敢。”
妈妈:“怕什么怕,勇敢一点儿!”
小女孩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双手来回捏着一块积木。
妈妈:“瞧你那点儿出息,真没用。”
场景二
一位妈妈带女儿去逛商场,女儿看到一个珠宝店正在派发气球,她拉住了妈妈的衣襟,眼睛充满渴望地盯着气球。
“你想要这个气球,是吗?”妈妈低声询问女儿。女儿点了点头。
“那你去问阿姨要一只吧。”妈妈鼓励女儿自己去要。
“妈妈,我不敢。”女儿小声地说。
“那妈妈陪你去,好吗?”
妈妈领着女儿走到那个店员面前,示意女儿自己开口。女儿终于勇敢地开口了,她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阿姨,能给我一只气球吗?”
那个店员亲切地摸了摸女儿的头,说道:“当然可以啊。”然后女儿自己挑了一个粉色的气球,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
这件事以后,女儿似乎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慢慢地放下了戒备,再也不怕跟他人交流了,自己无论有什么想法,都会勇敢地表达出来。
值得思考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他们必须要面对各种难以应付的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只有内心有力量的孩子,才会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验,才不会惧怕任何挑战。所以,作为父母,请一定要找到培养孩子勇气的方法,赋予孩子勇敢的力量,让孩子即使离开父母的保护,也能安全、独立、健康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