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力:轻松应对孩子的畏难情绪

抗挫力:轻松应对孩子的畏难情绪

孩子之所以出现畏难情绪,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父母的依赖……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要习惯性地替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发现身边总是有人帮助他解决问题时,孩子就会不愿自己付出行动,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是寻求帮助。

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而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给予孩子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一次次独立完成任务,他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就更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事情。


 个案回顾

春节的时候,爸爸给女儿洁洁买了一套迪士尼公主系列乐高,是她最喜欢的冰雪奇缘魔法城堡。女儿刚拿到礼物的时候非常开心,嚷嚷着要马上将城堡拼出来,但是真正开始拼的时候,她才发现太难了,那么多零件,看得她头大,拼装手册也看不懂。于是,她颓丧地将乐高一推,说道:“爸爸,太难了,我根本不会拼。”

洁洁爸爸看了看拼装手册,说道:“想要快速拼好这个城堡对你来说的确很难,但是如果你想挑战一下,一定能拼好,只是需要多花一点儿时间。要不要爸爸帮你想想办法?”

“好的,爸爸。”女儿又变得积极起来了。

“爸爸先教你把零件进行分类整理,好不好?”

女儿点头同意。于是洁洁爸爸教女儿把相同和相近的零件包放在一起,并找来两个盒子,一个装大零件包,一个装小零件包。

将零件进行分类整理后,再教女儿认真阅读拼装手册,拿着零件对照手册,先熟悉名称和每个零件的作用。

在正式拼装之前,洁洁爸爸对女儿说道:“宝贝,这个城堡即使爸爸拼装好也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所以,在拼之前,你最好做一个计划,你准备用几天时间把它拼装好?”

女儿想了想,说道:“三天,我想早点儿把它拼装好。”

“嗯,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三天时间肯定能拼装好。宝贝,你看,这个城堡有上下两层,还有一个广场,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把广场拼装好,明天拼装城堡的第一层,后天拼装城堡的第二层,好不好?”

“好的,爸爸。”

女儿爽快地答应了,然后信心十足地开始拼装起来。

由于之前做过分类,也熟悉那些配件,女儿照着拼装手册很快就将广场拼好了。接下来的两天,女儿在拼装城堡的时候也遇到了难题,但是她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经过三天的努力,她终于将城堡拼装好了,看到自己亲手拼好的城堡,女儿开心极了。

 案例分析

有些事也许在你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难题。你首先要理解、认同孩子的感受,用同理心与孩子交流,但不应代替孩子解决困难,而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直面困难,必要的时候为孩子出谋划策,帮助他战胜困难。

在这个案例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将这个复杂的城堡拼装完成的确很难。所以,当女儿对爸爸说“太难了”的时候,爸爸完全尊重女儿的发展规律,肯定她的感受。接着爸爸开始鼓励孩子挑战困难,并为孩子提供了帮助,帮助孩子降低难度,在很大程度上疏导了孩子的畏难情绪,最终孩子完成了挑战。


 现在试试这样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畏难是人的天性,遇到困难,很多大人都有逃避、退缩的想法,更何况孩子。畏难会让孩子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失败、输不起、不敢尝试新事物……假如孩子在困难面前止步,那么,他就无法体验成功。你要教给孩子抗挫技能,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战胜自己的畏难情绪。

1.帮助孩子疏导畏难情绪

孩子出现畏难情绪特别正常,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疏导。当孩子说“不能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耐心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不能做?”这有助于了解孩子遇到困难时内心的真正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这对解决问题非常重要。当孩子说他能完成一件事的时候,父母可以适时追问“你打算怎么解决”,从而了解孩子是否真的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难题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引导孩子开拓思路,寻求方法:“我们都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告诉孩子,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搞清楚“哪里出现了问题”,再去找策略,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找策略的过程中,孩子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另外,在引导的过程中,父母要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如此,他的畏难情绪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2.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当孩子遇到他觉得很困难的事情之后,因为害怕失败,他会选择退缩,以免给人留下失败者的印象。当孩子选择去做一件事,结果失败了,他有可能会输不起,用撒泼耍赖的方式试图改变结果,维护自己的形象。

你需要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引导孩子关注做事的过程,享受过程,强化过程,弱化结果,慢慢地,孩子就会不再惧怕失败。

比如,当孩子玩游戏输了,父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开心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这就是游戏的意义,赢只是锦上添花,没那么重要。”当孩子参加比赛,没有拿到奖项时,你可以鼓励孩子说:“你的创意很棒,我看得出来,你很享受创作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当孩子失败之后,你可以尝试着把“你失败了”换成“你努力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安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对输赢的看法。

3.失败了也没关系,我永远爱你

没有人喜欢失败,孩子更是如此。每个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对结果充满了期待。孩子之所以害怕输,是因为他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战胜别人,取得好成绩,从而取得他人的认可,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

所以,要想让孩子勇于挑战,不惧失败,就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一件很酷的事,因为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有机会体验失败。告诉孩子:“输了也没关系,你永远是我的骄傲。不管你是否优秀,我依然爱你。”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为了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和专注力,爸爸决定教孩子学围棋。孩子刚开始很喜欢,但是下了一会儿就觉得太难了,于是不想玩儿了。

孩子:“爸爸,我不会下,不想玩儿了。”

爸爸:“这有什么难的啊?不就是想办法把对方围住吗?对方的棋子被围住你就可以吃掉了,很简单啊。你这孩子遇到困难就知道放弃,你就不知道挑战一下吗?”

听完爸爸的话,孩子一脸不高兴,还生气地把棋盘掀翻在地,棋子撒了一地。

场景二

为了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和专注力,爸爸决定教孩子学围棋。孩子刚开始很喜欢,但是下了一会儿就觉得太难了,于是不想玩儿了。

孩子:“爸爸,我不会下,不想玩儿了。”

爸爸:“刚开始的确很难。今天我们就练习一下怎么拿棋子,熟悉一下基本规则,好不好?”

孩子:“拿棋子还需要练习吗?”

爸爸:“当然需要啊。你看,像这样,两个手指将棋子夹起来,然后放到棋盘上。”

孩子:“是这样吗?爸爸,您看,我夹起来了。”

爸爸:“哇,太棒了,你夹棋子的手法很娴熟,很难想象你是第一次练习。”

孩子听了爸爸的夸奖,更加认真地练习拿棋子,就这样,孩子专注认真地跟爸爸玩儿了两个小时的围棋。


 值得思考

抗挫力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能力,这关系到孩子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面对逆境时的处理方式。抗挫力强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保护自己免受困难与挫折的侵蚀。你的孩子拥有很强的抗挫力吗?如果没有,你需要怎样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鼓励孩子不惧挫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