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话好说,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

好话好说,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

对孩子的教育,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管教孩子的初衷是爱孩子,是想帮助和保护孩子,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管教孩子表现出来的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也绝对不可以伤害和羞辱孩子。

道理谁都懂,但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依然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往往会对孩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一些伤害。


 个案回顾

堂嫂是一个性格暴烈的人,虽然没什么坏心思,但是说出来的话永远不好听,即使对她的孩子也是如此。

这天,孩子们去公园玩耍,公园里有一个儿童玩耍的区域,孩子们都很兴奋,在那里疯跑着。看到孩子横冲直撞的样子,堂嫂满脸写着担心,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当她的儿子手脚并用地爬上一个滑梯的时候,堂嫂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儿子吼道:“爬那么高干什么?小心摔死你!”儿子听了妈妈的话,顿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连玩耍的心情也没有了,无精打采地坐在一边看同伴玩耍,但堂嫂却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对。

还有一次暑假,堂嫂带着儿子去海边玩耍,盛夏的海边,阳光异常毒辣,堂嫂想让儿子涂上防晒霜,戴上遮阳帽,再穿上一件防晒衣,儿子同意戴遮阳帽,但就是不愿意涂防晒霜,也不愿穿防晒衣,理由是他觉得防晒霜是给女孩涂的。堂嫂见说服不了儿子,一下急眼了,朝儿子吼道:“赶紧涂上!外面太阳这么大,你不知道吗?如果你不涂的话,晒死你活该!”儿子被妈妈一顿责骂,度假的好心情一下子就没有了。


 案例分析

明明内心对孩子充满关心,却说出充满了责备、恐吓,甚至是诅咒的话语。堂嫂这样跟孩子说话,是因为她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明显不是。她和世上的大多数父母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她的爱让孩子完全感受不到。

再次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超越任何人,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平安顺遂。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表现得不那么爱孩子,就像堂嫂那样,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最终好话变坏话,让亲子关系受到严重的伤害。


 现在试试这样做

大多数父母都不会相信自己曾多么恶劣地伤害过自己的孩子,但事实确实如此,当孩子不那么听话的时候,当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升级的时候,我们都曾对孩子恶语相向。但是没关系,我们都不完美,也不可能做到永远心平气和,只要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变自己,好话好说,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孩子依然会像从前那样爱我们。

1.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做到一致性表达

情绪、表达不一致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好话不会好好说,当我们的爱和关心变成语言传达给孩子之后,就变成了批评和责备。案例中的堂嫂就是典型的例子。

孩子从滑梯上往上爬,的确存在很大的风险,害怕孩子发生危险是堂嫂内心的真实情绪,堂嫂最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表达出来:“宝贝,上滑梯的时候从侧边的梯子上,不可以从滑道往上爬,这样就不会发生危险了,也不会妨碍其他小朋友正常玩耍。”关于涂防晒霜的事,堂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海边的太阳毒辣,不涂防晒霜的话会被晒伤,晒伤后不但会变黑,还会很疼。防晒霜和防晒衣都能更好地保护你哦。”如果堂嫂能够心口合一,表达一致,相信孩子能够很愉快地接受妈妈的建议。

2.话到嘴边停三秒,不要让恶言从嘴巴里跑出来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超越任何人,可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往往出现偏差,我们明明想要给孩子最深的爱,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是那么恶毒,甚至带着些许诅咒,如此一来,孩子不但感受不到我们的爱,内心反而受到伤害。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怒气值正在飙升的时候,话到嘴边,请及时按下暂停键,停三秒再说,把恶言恶语变成好言好语,让我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和说出的话统一起来。下面我们做一组训练。

“死哪儿去了?到现在才回来。”——“你终于回来了,我很担心你的安全。”

“不能骄傲,比你考得好的人多得是。”——“考得真不错,继续努力。”

“把外套穿上,当心冻死你。”——“外套穿上,穿太少容易感冒。”

“你瞎啊?当心撞死你。”——“小心,不要撞到你。”

3.逃离现场,将自己从愤怒中抽离出来

假如你感觉自己非常生气,即使停三秒也无法保证自己说出的话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你可以暂时逃离现场。当然,逃离现场并不是说把孩子扔在那里不管,你必须保证孩子的安全。除此之外,你的逃离不能让孩子产生“妈妈不要我了”的想法,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偿失。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现在感觉很生气,再在这里待下去,我可能就会发火了,我需要自己待一会儿,你也好好想想刚才的事。”然后你再离开。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妈妈和儿子正在过马路,儿子没有注意信号灯已经变红,继续往前走。

妈妈一把拉住儿子,气急败坏地说:“你眼睛瞎了吗?没看见是红灯啊?不想活了是不是?”

儿子赌气地甩开妈妈的手,不由分说地闯红灯过了马路,妈妈不得已也跟着追了过去,差点儿被车撞到。

场景二

妈妈和儿子正在过马路,儿子没有注意信号灯已经变红,继续往前走。

妈妈一把拉住儿子,心平气和地说:“过马路的时候要拉着妈妈的手,遵守交通信号灯,并注意观察四周,交叉路口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不仔细一点儿是非常危险的。”

儿子:“知道了,妈妈。”然后儿子乖乖地拉着妈妈的手,站在路口等红灯。


 值得思考

如果父母情绪稳定,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孩子性格也可能相对温和,内心世界相对来说也很平稳。假如父母暴躁易怒,总是好话坏说,孩子的脾气也会很差,容易变得情绪化,彼此之间就会陷入沟通的死胡同,到最后根本就无法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