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不等于责难和羞辱
虽然我们不提倡批评式教育,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行为有偏差在所难免,我们也不得不纠正孩子的行为,所以,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就尤为重要了。
个案回顾
当妈妈发现上三年级的儿子书包里多了几支水彩笔的时候,她决定与孩子谈一谈。于是,她找了个没有人打扰的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然后问道:“儿子,你能告诉妈妈,你书包里的水彩笔是怎么来的吗?”儿子低着头,不说话。
这个时候,妈妈基本可以确定儿子的水彩笔是偷来的,不过她没有责骂儿子,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儿子,妈妈曾经也犯过一个错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偷拿过别的小朋友的橡皮,我知道那样做很不应该,那个小朋友因为丢了心爱的橡皮而哭泣,所以我感到非常愧疚。”
“妈妈,西西的书包里有好多彩笔,好多好多,我都数不清。”儿子的声音低若蚊蝇。
“妈妈猜想,西西一定是个爱画画的孩子,他为了买这盒水彩笔肯定攒了很久的零花钱,当他发现少了几支后肯定懊恼得想哭,西西的妈妈也有可能会因为西西丢失水彩笔的事而责备西西。”妈妈并没有立即反驳儿子的话,而是跟儿子讨论西西丢了水彩笔之后可能承受的后果。
“妈妈,我拿水彩笔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这么多。”儿子愧疚地低下了头。
妈妈摸了摸儿子的头,说道:“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真的很不喜欢你偷拿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
“妈妈,我以后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您能陪我一起去西西家,把水彩笔还给他吗?”儿子发自内心地悔悟了。
妈妈表示非常支持儿子的想法,并且陪同儿子一起去了西西家。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妈妈最终能够让儿子真心悔悟,是因为她在指出儿子的错误时,没有任何责难和羞辱,反而给儿子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感觉,从而很容易取得儿子的理解和配合,这就是批评的艺术性。
在家庭教育中,批评必不可少。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我们必须明白,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而不是责难和羞辱孩子。
“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真的很不喜欢你偷拿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孩子“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但是跟你这个人没有关系,无论你是什么样子,妈妈都会爱你”。没有任何话语比“妈妈爱你”更有魔力。
现在试试这样做
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大多数父母摒弃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但是身体暴力刚刚退出历史舞台,语言暴力又应运而生,打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少,用语言羞辱孩子的父母却越来越多。
事实上,语言暴力的杀伤力并不亚于身体暴力,大多数时候,将孩子打一顿,孩子只是痛一阵子,而羞辱和责难对孩子的伤害也许一生都很难愈合。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危害如此大,那么,我们该如何批评孩子,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呢?
1.批评孩子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宣泄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难免会生气,这就导致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注重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愤怒覆盖我们的一切感受,做出让自己懊悔不已的决定。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传递一些负面信息。试着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时间,待大家都能够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解决问题,先倾听孩子的声音,再说出你的感受,然后借机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让孩子主动去承担责任,弥补错误。
记住,真正有意义的批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如何改正,从而让孩子吸取教训,得到成长,而不是一味地发泄你的情绪。
2.可以指出错误,但不要责难或羞辱,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辱骂孩子是最典型的语言暴力。当孩子把水洒得满地都是的时候,你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不是早告诉你要小心一点儿吗?把水洒得满地都是,笨手笨脚的,什么都做不好。我看你就是故意的,你个坏孩子。”这样的批评对孩子毫无益处,反而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真的相信自己很笨。
孩子把水洒在地上固然不对,但是这并不是品质问题。所以,不要给你的孩子贴上“笨蛋”“坏孩子”这样的标签。要知道,这些负面标签会给孩子一些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一个笨蛋,一个坏孩子,无法改变,孩子因此变得自暴自弃,真的会成为你口中描述的样子。
孩子的自尊、自信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幡然醒悟,还有可能让孩子的羞耻心荡然无存,假如孩子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要想往好的方向教育就更难了。
3.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很多父母在生气的时候喜欢用失望的口吻给孩子下定义:“你就这点儿出息,和××家的孩子相比差远了。”对于父母而言,这只是一句无心之言,但孩子却会当真,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我不行”“我永远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定义,也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父母任何带有嘲笑、责骂的话语,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觉得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既然您说我什么都不行,什么都比不上人家,那我肯定就什么都不行,事事不如他人。”所以,父母尽量不要跟孩子说伤他自尊的话,也不要把他跟任何人比较,因为这样除了会让孩子自我评价过低之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毫无帮助。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早上,女儿上学之后,妈妈打开女儿房间的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可以说是相当惨烈: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换下的脏衣服、鞋子扔得满地……
下午,女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女儿:“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的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妈妈:“歌唱得好又怎样?不还是个邋遢的孩子?就知道唱歌,你能把你的房间好好整理整理吗?”
女儿:“房间有什么好整理的。”
女儿心中的雀跃顿时消失殆尽,她十分不理解唱歌和整理房间有什么关系。
场景二
早上,女儿上学之后,妈妈打开女儿房间的门,映入眼帘的景象可以说是相当惨烈: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换下的脏衣服、鞋子扔得满地……
下午,女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女儿:“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的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妈妈高兴地说:“是吗?妈妈真替你高兴,我的女儿越来越像一个歌唱家了。要是你把乱扔东西的毛病改一改,就是一个更优秀的孩子了。”
女儿:“好的,妈妈,以后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女儿兴奋极了,跟妈妈保证道。
自那之后,女儿乱扔东西的毛病改了很多,还开始自觉地学着整理物品。
值得思考
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对孩子影响深远,决定着孩子对自我的认知。经常受到鼓励的孩子会更加自信,而常常被贬低的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会更低。孩子最终会成为你口中所描述的样子,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是批评孩子,也不要向孩子传递一些负面的信息,更不要总是打击、贬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