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你可以这样做
不得不承认,教养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期间,你会犯错误,你的孩子同样也会犯错误。当孩子犯错之后,有的父母喜欢替孩子承担过失,帮孩子收拾烂摊子,这样做会使孩子失去认识错误、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让孩子成为一个推卸责任、没有担当的人。
而另外一些父母则喜欢在孩子犯错之后,给孩子讲一箩筐大道理,甚至对孩子大打出手,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这样做往往收效甚微,反而还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家长的严厉苛责还会影响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更有可能让孩子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有些孩子甚至在做错事的时候用说谎来逃避责任。
那么,孩子犯错后,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指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
个案回顾
朋友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上四年级的儿子在生活中不管出了什么差错,总是习惯性地责怪别人,从来不反省自己的问题。他决定给孩子一次教训,让他学会承担责任。
这天,儿子刚出门,他就发现儿子的语文课本还在书桌上,他本能地想追上儿子,把课本送给他,但是在出门的那一刻,他犹豫了,最终,他为了让儿子学会承担责任就没有给他送课本。
下午儿子放学回家,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责怪爸爸为什么没有提醒他,使他当众被老师批评。
朋友听了儿子的话,语重心长地说:“儿子,爸爸一直提醒你每天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出门检查自己的书包,但是你一直都当耳旁风,总是习惯别人提醒你。但是,爸爸也有自己的事情,不可能一直跟在你的后面弥补你犯下的错误,你要学会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其实,爸爸在工作中也会犯错误,也会受到老板的指责,爸爸回到家有没有把责任推给你呢?”
儿子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朋友的儿子养成了在出门之前检查书包的好习惯。他也学会了自我反省,很少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朋友的儿子因为忘记带课本而被老师批评。这就是典型的“自然惩罚法则”。
“自然惩罚法则”是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卢梭指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结果。”意思是说,当孩子犯了错,不应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或抱怨,而应让孩子自己直接承受错误造成的后果,如此孩子才能在承担后果的痛苦过程中自我反省,从而学会弥补过失,纠正错误。总的来说,就是让孩子吸取教训。
比如,当孩子故意或不知道爱护而弄坏了自己的玩具,大人不要急着去帮他修好,或者赶紧给他买一个新的,而要让他感受到失去玩具之后的不愉快;当孩子故意将颜料涂在自己全身,不要急着责怪他,或者着急地帮他清洗干净,而要让他自己学着去清洗,让他感受清洗颜料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当孩子挑食不吃饭,或者贪玩不认真吃饭,那就撤掉他的食物,并拒绝为他提供零食,让他感受饥饿,直到下一次就餐时间的到来……用“自然惩罚”来强化孩子的犯错体验,孩子就会牢记教训,告诉自己下次要小心。
现在试试这样做
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如何在孩子的教育上运用好“自然惩罚”这一法则,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1.允许孩子犯错,把犯错当成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歌德说:“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会更好。”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成长的,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只有犯错才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犯错之后,与其执着于纠错,不如问问孩子:“你在这件事上学到了什么?”
当然,允许孩子犯错,并不是要你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时间冲过去拥抱、安慰并及时地解救他。你必须学会看着你的孩子体会犯错所造成的焦虑、不安。如此,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担责。
2.接纳错误,避免重复犯错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就算你发再大的火,它也已经发生了。眼下你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接纳这个错误,并想办法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比如,当孩子把花瓶打碎了,无论我们如何惩罚孩子,花瓶也不会完好如初,这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把碎掉的玻璃碴儿收拾好,免得碎玻璃弄伤自己。”之后,告诉孩子远离这些危险易碎的东西。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态度是温和的,而不是严厉的,如此孩子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并记住这个教训,反省自己的过失。
3.减少对孩子行为的干涉,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告诉孩子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启发他发现错误,引发自省,并让他自己决定怎么解决。我们也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必要的时候陪孩子一起解决,但绝不是代劳。
4.拒绝打骂,鼓励孩子说真话
无论是谁,知道自己犯错了都会害怕恐惧。很多时候,孩子用说谎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孩子害怕受到惩罚或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当孩子犯错后,鼓励孩子说真话,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认真去做的事。
我们要从爱护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感受,消除孩子的恐惧。如此,孩子才敢于说真话,勇于承担过失,并主动承担责任,进行自我修正,弥补错误。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儿子放学回家,垂头丧气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犯了一个错。”
妈妈:“没关系,告诉妈妈,你犯了什么错?”
儿子:“我把同学的新钢笔弄坏了。那是他姑姑从国外给他带回来的,非常珍贵。”
妈妈:“没关系,你问问你同学那支钢笔多少钱,我们赔给他。”
儿子:“谢谢妈妈,妈妈最好了。”
场景二
儿子放学回家,垂头丧气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犯了一个错。”
妈妈:“没关系,告诉妈妈,你犯了什么错?”
儿子:“我把同学的新钢笔弄坏了。那是他姑姑从国外给他带回来的,非常珍贵。”
妈妈:“哦,那真的很遗憾。你打算怎么做?”
儿子:“那支钢笔国外买不到了,我只能先取得他的原谅,然后赔偿他的经济损失。”
妈妈:“嗯,也只好如此了。明天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跟同学道歉,并取得他的原谅,然后再想办法赔偿他的损失。”
儿子看到妈妈并没有帮自己赔偿的意思,急得快哭了:“我自己想办法赔偿?我到哪里去弄那么多钱啊?”
妈妈:“钢笔是你弄坏的,你必须承担赔偿的义务,为你自己的过失负责!妈妈可以借钱给你,但妈妈不会白替你出钱,你必须在一年后将钱还给妈妈。”
儿子答应了妈妈的要求。在之后的一年,儿子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必须节省零花钱,并努力帮妈妈做事换取报酬。最终,这个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了单。
值得思考
孩子在犯了错之后,就如同惊弓之鸟,内心的恐惧会让他极力掩盖自己的犯错行为,闭口不谈自己的过失,甚至编造谎言来逃避自己的过失,也就谈不上悔改了。因此,当孩子犯错之后,我们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如此才能让孩子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有信心为自己的错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