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让孩子学会去爱

善良:让孩子学会去爱

《三字经》是每个孩子都会学的国学经典,它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善良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那为什么世界上又会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呢?这跟我们后天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每个人都愿意和善良的人相处,因为善良是人性最安全的保障。当一个人被别人称赞善良时,这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评价。一个人可以不聪明,但绝不能不善良。让孩子学会爱,教会他如何给别人带去温暖,是一件平凡而伟大的事。


 个案回顾

某天,在接女儿回家的路上,女儿开始跟我分享这一天在学校发生的事,当说完今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学了什么之后,女儿跟我说道:“爸爸,今天小雨又哭了。”

“她为什么哭了呢?”我对她的话题表示很感兴趣。

“因为小如把她推倒了。”女儿回答道。

“你有没有把小雨扶起来?”我问女儿。

“我把她扶起来了,但是扶起来之后,她又被小如推倒了。”女儿的口吻有点儿无可奈何。

“宝贝,如果你遇到相同的情况,你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吗?”

“妈妈,之前小如也推过我,我大声警告她,不可以推我,然后她就开始推小雨了。”女儿骄傲地说道。

“那你有没有大声告诉小如,也不能推小雨啊?”我继续问道。

“没有,小雨又不是我朋友。”女儿诚实地回答。

“可是,小雨是你同学啊。而且欺负人是不对的,看到不对的行为,我们应该想办法制止。你并不怕小如,对不对?”

“我知道了,爸爸。假如明天她再欺负小雨,我就勇敢地制止她。”

第二天放学后,女儿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当天发生的事:“爸爸,今天午睡起床后,小如又想将小雨推倒,我大声告诉小如,不可以将同学推倒,小如真的就没有再推小雨了。”

“是吗?你真是个勇敢又善良的孩子。”我由衷地对女儿的行为表示赞赏。

我之所以鼓励女儿保护小雨,是因为我知道女儿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希望女儿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因为除了爱己,还需爱人。


 案例分析

相对于孩子是否懂得关心他人,我们常常更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是否学业有成。但是,除了这些,孩子还需要学会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比如在他人被人欺负时要不要挺身而出。

其实,在父母要求女儿帮助他人之前,应该首先问女儿:“如果你遇到相同的情况,你有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当得到女儿肯定的回答及具体的应对方式之后,再引导她帮助他人。

毋庸置疑,善良是一种珍贵而伟大的品质,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但是,让孩子学会爱,并不是让孩子无私地奉献和牺牲。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极其重要,我们在教孩子保护他人的时候,首先要教会他保护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试试这样做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备同情心和仁爱心,孩子的善良是很多大人都无可比拟的。但是关爱他人却是一种能力,掌握爱的能力就像掌握其他技能一样,都需要通过练习才能获得。那么,我们要如何让关爱他人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呢?

1.关注孩子能否关爱他人、融入集体

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只是父母或者他的照料人,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老师、同学、邻居、亲戚等陆续加入进来,成了他社会关系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孩子和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询问孩子是否有关爱他人的表现。比如,问问孩子:“你今天有没有帮助你的老师或同学?”问问老师:“孩子在学校的时候,能否融入集体、对他人关心友爱?”

2.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关注自身感受的同时,关心他人的感受也同样重要。我们应该提高对孩子道德的期望值,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孩子因为一些事情要退出一些集体活动的时候,要让孩子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有何影响,让孩子明白自己对集体所应承担的责任,让孩子思考一下,除了这个方法,是否能使用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关注自身的同时,不让他人蒙受损失。

3.懂得感恩,让孩子学会说“谢谢”

让孩子明白,没有人有义务帮他做任何事,即使是父母,也应该表示感谢。我们要将感恩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工作、学习,无论对方给予了我们什么帮助,即使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也应该真诚地跟对方说一声“谢谢”。研究表明,懂得感恩的孩子,常常也是一个乐于助人、慷慨大方、心胸宽广、富有同情心的人。这样的孩子往往更快乐、更健康。


    场 景  模  拟

场景一

妈妈和女儿一起整理房间,在一个玩具箱里发现了一个断了腿的小兔子玩偶。

女儿:“妈妈,为什么小兔子的腿断了啊?”

妈妈:“你问我,我怎么知道啊?这是哥哥小时候的玩具,这么破了,也不知道扔掉。”

女儿:“它的腿已经断了,再扔掉它,多可怜啊。”

妈妈:“就是因为腿断了,才扔掉它啊。”

妈妈说完,从女儿手中拿过兔子玩偶,扔进了垃圾桶。

场景二

妈妈和女儿一起整理房间,在一个玩具箱里发现了一个断了腿的小兔子玩偶。

女儿:“妈妈,为什么小兔子的腿断了啊?”

妈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哥哥小时候不小心弄断的。”

女儿:“妈妈,我们帮它把腿治好,好吗?”

妈妈:“好啊,我去找一些工具。”

妈妈放下手中的事,去找来针线包,帮女儿把小兔子的腿缝好。

女儿:“谢谢妈妈。小兔子的腿治好了。”女儿说完,亲了亲妈妈,又吻了吻小兔子,并把小兔子和她的新玩具放在了一起。


 值得思考

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懂得感恩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孩子的任何能力和技能都需要通过练习才能获得,关爱他人也是如此。爱也是一种能力,你不教孩子做一个善良的、懂爱的人,孩子就不会懂得什么是乐于助人、慷慨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