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王问]
【原文】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①,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②之,贱而勇者将③之,期于北④,毋期于得⑤。为之微陈以触其侧⑥。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适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⑦。毁卒乱行⑧,以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适众我寡,适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⑨。长兵在前⑩,短兵在□,为之流弩⑪,以助其急者。□□毋动,以待适能⑫。”威王曰:“我出适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险成。险成,适将为正,出为三阵,一□[□□□]能相助,可以止而止,可以行而行,毋求……”威王曰:“毄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侍生计矣⑬。”威王曰:“毄钧奈何⑭?”孙子曰:“营而离之⑮,我并卒而毄之⑯,毋令适知之。然而不离,案而止。毋毄疑⑰。”威王曰:“以一毄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⑱。”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⑲,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⑳,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埶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㉑?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洳将患军㉒……涉将留大甲㉓。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
寒也㉔,……奈何?”㉕孙子曰:“鼓而坐之㉖,十而揄之㉗。”田忌曰:“行陈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视之利。”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邪㉘?”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曰:“权、埶、谋、诈,兵之急者邪?”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埶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埶无备也。诈者,所以困适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㉙。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缭适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㉚,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缯垒㉛,诤戒毋动㉜,毋可□前,毋可怒。”田忌曰:“适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㉝,严正辑众㉞,辟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㉟。”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鴈行者何也㊱?篡卒力士者何也㊲?劲弩趋发者何也?剽风之陈者何也?众卒者何也㊳?”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兑也。鴈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陈取将也㊴。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㊵。”剽风之陈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㊶。”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㊷。”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㊸,几知兵矣㊹,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枼其忧矣㊺。”
*****㊻
……善则敌为之备矣。孙子曰……
……孙子曰:八阵已陈……
……□孙子曰:毋侍三日……
……也。孙子曰:战……
……□威王曰……
……道也。田忌……
【注释】
①先举:先采取行动。
②尝:试探。
③将:率领。
④期于北:必须失败。期,在这里是“必”的意思。北,败北。
⑤得:指获得胜利。
⑥微陈以触其侧:以隐蔽的布阵攻击敌人的侧翼。微,隐匿。触,触犯,此处指攻击。侧,侧方,这里指敌军的侧翼。
⑦命:名。赞师:孙膑所使用的军事术语,即指下文“毁卒乱行”以诱敌出战的战术。
⑧毁卒乱行:破坏部伍,混乱队列。卒,这里指古代军队组织的一种单位——百人为卒。行,指队列。
⑨必臧其尾,令之能归:意谓隐蔽好后面的部队,以便能随时撤退或转移。臧,通“藏”,隐蔽之意。尾,这里指后面的部队,即主力和后续机动部队。归,指撤退。此句是解释“让威”的,“让威”也是孙膑使用的一个军事术语,意谓先让一步,后发制人。
⑩长兵:长柄兵器,如戈、矛之类。与下文的“短兵”相对,短兵即短柄兵器,如刀、剑之类。
⑪流弩:即游弩,指机动的弩兵。弩,用机栝发箭的弓,即弩机,创始于战国初期,威力甚大,射程达六百步之外。
⑫能:一说即能力,在此处意谓等待敌人把本事都使出来,以便伺机制敌;一说通“罢”,“罢”同“疲”,在此处意谓等待敌人疲惫,以便后发制人。
⑬侍生计:此处简文残损,其意可能是:对走投无路的穷寇不要紧逼硬打,待其寻求生路的时候再设法消灭之;亦即《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穷寇勿迫”之意。
⑭毄钧:攻击势均力敌的敌人。
⑮营而离之:迷惑敌人,使之分散兵力。营,迷惑。离,分离。
⑯并卒:集中兵力。
⑰疑:指敌人的疑兵。
⑱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军事家的座右铭,出自《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⑲合:交战,如《孙子兵法·势篇第五》:“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⑳素听:一贯听从命令,即平时养成听从命令的良好习惯。素,平时,一贯。
㉑壁延:一说是辟易之音变,退避之意。一说是壁垒沟堑。壁,即城墙、壁垒。延,古称隧道为延道,这里指沟堑或护城壕等。二说相比,后者较为合理。
㉒洳:
,借为“沮”;
洳即沮洳(读作jùrú),沼泽泥泞地区。
㉓大甲:一说是全副武装、铠甲坚厚的兵卒;一说是大部队;一说是兵车上的众多甲士。以最后一说较为合理。
㉔寒:一说借为渠完,即渠,亦称渠答,是张在城上防矢石的设备。一说渠寒即蒺藜,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似,故名蒺藜。一说渠寒应作渠塞,指沟渠隘塞。最后一说似可信。
㉕此处下引号与前一上引号无关,这是简文残损造成的。根据文义判断,……前应是孙膑的话,……后则是田忌的话。
㉖鼓而坐之:此句因上文残缺,不知田忌所问内容,故很难理解。一说“坐”借为“挫”,即击鼓进兵,挫败敌军。一说坐为坐阵,《尉缭子·兵令上》说“有立阵,有坐阵,……立阵所以行也,坐阵所以止也”。此处是用奇的一种方法,击鼓本是进军,但反而令士兵停止行动,借以迷惑敌人。《尉缭子·勒卒令》中也有类似说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以上二说皆通。
㉗十而揄之:用多种办法引诱敌人。揄(读作yú),牵引,挥动。此句也因上文残缺,田忌所问不明,难以准确理解。
㉘急者:最紧要的事情。
㉙子大夫:对孙膑的敬称。
㉚必攻不守:坚决打击敌人空虚而要害之处。必,一定,定然。不守,没有防守或防守薄弱之处。此句与《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意同。
㉛险:据守险隘。
㉜诤(zhèng)戒毋动:按兵不动,加强戒备。诤,按《说文》,“止也”,即静止不动之意。
㉝埤垒广志:增强壁垒,广思谋略。埤,增多、加厚的意思。广志,此句指将领之志,即广泛地思考谋略,以破强敌。
㉞严正辑众:严明军令,整饬部队,团结士卒。正,借为“整”,整饬之意。辑,和睦、团结之意。
㉟久:持久。
㊱锥行、鴈行:皆阵名。锥行阵,指前尖如锥的阵形。鴈行阵,鴈,通雁,指横列展开的阵形。
㊲篡卒:选卒,即经过选拔出来的善战的士卒。篡,借为“选”。
㊳众卒:一般士卒。
㊴绝陈:冲破敌阵。陈,通“阵”。
㊵甘战:激战。
㊶分功有(yòu)胜:配合行动,增加胜利。分功,分担任务,配合行动。有,增加的意思。
㊷几:这里作指望讲。
㊸威王问九,田忌问七:指前面齐威王提出的“两军相当……”“我强敌弱……”“敌众我寡……”“我出敌出……”“击穷寇”“击均”“以一击十”“地平卒齐……”“令民素听”九个问题和田忌所问的“患兵者何也……”“……奈何”“行阵已定……”“兵之急者”“张军毋战”“敌众且武必战”“锥行者何也……”七个问题。
㊹几:这里是差不多、接近的意思。
㊺齐三枼其忧矣:枼,借为“世”。此名说,田齐政权在威王、宣王时国势最强,“诸侯东面朝齐”,有称霸中原的地位,至齐湣王逐渐衰落,六国联合伐齐,齐被燕将乐毅所破,几乎灭亡,自此一蹶不振。自威王至湣王,恰为三世。由此可知,本篇非孙膑与威王、田忌问答当时的记录,而是孙膑弟子在齐湣王时所整理、辑录;否则,孙膑绝不会在数十年前就预见到“齐三世其忧矣”。忧矣,是感叹齐国衰落,担心的意思,并不表明辑录本篇时已经发生乐毅伐齐的事件。
㊻*****:表示后面的残简内容无法确定在本篇中的位置,也无法完全确定是否属于本篇(下同)。
【译文】
齐威王问孙膑用兵之道,说:“敌我两军相当,双方的将领互相对峙,彼此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先采取行动,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孙膑答道:“可以先用少量的轻兵去试探敌阵,派地位低下而又勇敢的人率领,命令其必须失败,不能得胜。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列成阵势,猛烈地袭击敌军的侧翼。这样,就可以取得重大胜利。”威王说:“使用较多的兵力或使用较少的兵力,在作战指挥上分别有什么不同的规律吗?”孙膑答道:“有。”威王问:“那么我强敌弱,我众敌寡,应该怎样指挥呢?”孙膑向威王拜了两次,然后回答说:“只有圣明的君主才会这样提出问题。既然军队众多而又强大,还要问怎样指挥,这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根本之道啊!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的方法叫作‘赞师’。即故意使我军的阵势混乱,队形不整,以迎合敌人的心意,敌人以为我方战斗力较弱,必然会出兵和我方决战。”威王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应该怎样指挥呢?”孙膑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的方法叫作‘让威’。即必须隐蔽好后面的主力部队和机动部队,使他们能够随时撤退或转移。而前沿部队中,要把使用长柄武器的战士放在前头,将使用短柄武器的战士放在[侧后],并配置一部分机动的弩兵,以便应付紧急情况。[后面的]主力部队不能轻易行动,一定要等敌军疲惫了再发起反击。”威王问:“那么我军已经出战,敌军也已经出战,不知道兵力谁多谁少,应该怎样指挥呢?”孙膑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的方法叫作‘险成’。险成,就是当敌人以正兵出击时,我军列为三阵而出,一[部在前,二部在后,彼此]能互相策应,需要停止时则停止,需要转移时则转移,切不要[贪胜]。”威王问:“攻击走投无路的穷寇应该怎么办呢?”孙膑答道:“……不要过于逼迫,等敌人寻求生路的时候再设法消灭它。”威王问:“攻击势均力敌的敌军怎么办呢?”孙膑答道:“要首先设法迷惑敌人,使其分散兵力,然后我军集中兵力分别消灭它。这样做必须十分诡秘,一定不能让敌人察觉到我军的意图。如果敌人不分散兵力,我军就按兵不动,千万不要去攻击敌人故意放出来的疑兵或诱兵。”威王问:“以一击十有什么规律吗?”孙膑答道:“有。这就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威王问:“地形平敞,队伍严整,打起来却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呢?”孙膑答道:“这是因为布阵时没有精选出冲锋陷阵的突击分队。”威王问:“要使士卒能够一贯听从命令,应该怎么办呢?”孙膑答道:“这就要求将领能够做到一贯严守信用。”威王高兴地说:“真好啊!你讲的用兵之道,确实奥妙无穷。”
田忌又向孙膑问道:“妨碍军队行动的是什么?怎样才能陷敌于困境?壁垒沟堑不能攻克的原因是什么?不得天时的原因是什么?不得地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人心的原因是什么?请问处理这六个问题有什么规律吗?”孙膑说:“有。妨碍军队行动的是地形于我不利,陷敌于困境要靠险阻要隘。所以说,周围有三里沼泽泥泞地带,就将给军队的行动带来巨大妨碍……要通过沼泽泥泞地段或涉渡江河,就必须将众多的战车和带甲兵士留下。因此说,妨碍军队行动的是地形不利,陷敌于困境的是险阻要隘,壁垒沟堑不能攻克的原因是沟渠隘塞,……”田忌问:“……怎么办呢?”孙膑说:“可以在击鼓时反而坐阵待敌,同时用各种办法引诱、调动敌人。”田忌问:“作战的部署已经确定,怎样才能在行动时使士卒都能听从命令?”孙膑说:“既要严明军纪,又要讲清利害关系。”田忌问:“赏罚严明,是不是用兵最紧要的事情呢?”孙膑说:“不是。奖赏,是为了鼓舞士气,使士卒舍生忘死地战斗。惩罚,是为了整饬军纪,使士卒服从上级的指挥。这些都有助于取得作战胜利,但不是用兵作战的关键。”田忌问:“权力、形势、计谋、诡诈,是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情呢?”孙膑说:“也不是。掌握权力,是为了调集和指挥军队。示形造势,是为了使士卒勇敢作战。运用计谋,是为了使敌人放松戒备。施展诡诈,是为了迷惑敌人。这些都有助于取得作战胜利,但也不是行军作战中的关键。”田忌气愤地变了脸色说:“奖赏、惩罚、权力、形势、计谋、诡诈,这六个方面都是善于用兵的人所必不可少的,而您却说不是用兵的关键。那么,什么才是用兵的关键呢?”孙膑说:“分析敌人的情况,研究地形的险易,必须察明道路的远近,……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坚决打击敌人空虚而要害之处,这就是用兵最紧要的问题。……骨也。”田忌向孙膑问道:“假如我把军队开赴前线而又不与敌交战,那应该怎么办,有具体的办法可行吗?”孙膑说:“有。据守险隘,增强壁垒,按兵不动,注意戒备,不被敌人挑动,不被敌人激怒。”田忌问:“敌军既众多又凶猛,我方非与它交战不可,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吗?”孙膑说:“有。增筑壁垒,广思谋略,严明军令,整饬部队,团结士卒。避敌锐气使其骄傲,引诱敌人调动使其疲惫。然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做持久的准备才行,准备越充分越容易成功。”田忌问:“锥行阵的用处是什么?雁行阵的用处是什么?精选出来的有力士卒怎么用?驰驱善射的弩兵怎么用?飘风之阵怎么用?一般士卒怎么用?”孙膑说:“锥行之阵,是用来冲破敌人坚固阵地,摧毁敌人精锐部队的。雁行之阵,是用来维持袭击敌人侧翼,应付……的。精选出来的有力士卒,是用来突破敌阵、擒杀敌将的。驰驱善射的弩兵,是用来激烈持久战斗的。飘风之阵,是用来……的。一般士卒,是用来配合行动、增加胜利的。”孙膑说:“明智的君主和通晓用兵规律的将帅,是不指望用一般士卒建树主要战功的。”
孙膑从威王、田忌处出来后,弟子们问他:“威王和田忌君臣二人,他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怎么样?”孙膑说:“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看,几乎懂得怎样用兵了,但还没有完全掌握用兵的根本规律。我听说,一贯严守信用,国家就会昌盛;注重伸张正义,[国家才会强大]。……进行战争没有充分的准备,必然会受到伤害。穷兵黩武,则最后必然灭亡。[他们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从现在起到第三代,齐国的命运大概会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