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卒

选卒

【原文】

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埶,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之]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也。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剸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糧敌计险,胜。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不得众,不胜。孙子曰:胜在尽□,明赏,撰卒,乘敌之□。是胃泰武之葆。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

*****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赏,百生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

二百卅五。

【注释】

①篡卒:即选卒,指经过挑选的精兵。篡,借为“选”。

②制:制度,这里指严密的组织指挥。

③巧:机巧,指巧妙的作战指挥。埶,借为“势”,态势,这里指善于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④利:锐,指军队的战斗力强。信:诚实,不欺,这里指言而有信,即篇末所附残简说的“信赏”。

⑤德:指军队的政治素质。道:治理,如《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的道,在这里是指对军队的管理教育。

⑥富:指军队的物资供应充裕。亟归:指速战速决,早日结束战争。亟(jí),急,急速。

⑦休民: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⑧数(shuò)战:频繁地作战。

⑨厚积:丰富的储备,这里指政治素质是军队建设的深厚基础。

⑩明赏:严明的奖赏。

⑪恶(wù)战:不好战。

⑫王器:王者之器。这里指不好战是君主用兵的手段。

⑬取众:意谓取得士兵的拥护。

⑭胜□□□也:此处简文有三个字残损不清,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认为是“胜之胜者也”,可供参考。

⑮恒胜:经常打胜仗。

⑯剸制: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不受制约。

⑰御将:与专制相反,将在外无独立指挥、临机决断之权,受君主的遥控。

⑱乖将:将帅之间不和。乖,离异。

⑲□:此字残缺无考,张震泽先生据本篇所附残简推测,可能是“忠”字。

⑳□:此字残损不清,据张震泽先生辨识,可能是“弊”字。

㉑泰武:大武,意谓军队强大。泰,同“太”,大的意思。武,武事,泛指军事或军队。葆:同“宝”。

*****:此以下所附简文,与他篇不同,非残断无法连缀,而基本完整,仅开头略缺数字,与本篇正文可能紧密相连。

㉓安: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㉔畏:敬服。如《论语·子罕》“后生可畏”之畏。

【译文】

孙膑说:军队打胜仗,在于挑选精兵;士兵作战勇猛,在于军纪严明;军队机动灵活,在于主帅善于审查形势;军队战斗力强,在于主帅言而有信;军队有良好素质,在于平时的管理教育;军队物资供应充裕,在于速战速决,早日回返;军队的强盛,在于休整;军队实力的削弱,在于频繁地作战。孙膑说:有良好的品德,是军队建设的深厚基础。言而有信,是军队最严明的奖赏。不好战,是君主用兵的手段。能取得士兵的拥护,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孙膑说,经常打胜仗有五个条件:将领受到君主的绝对信任,拥有独立指挥权的,能胜利。将领懂得用兵之道的,能胜利。将领得到士兵拥护的,能胜利。将帅之间同心协力的,能胜利。将领善于分析敌情和审察地形险易情况的,能胜利。孙膑说,军队经常受挫折的因素也有五个:将领无独立指挥权,需要受君主遥控的,不能胜利。将领不懂得用兵之道的,不能胜利。将帅之间不和的,不能胜利。不会使用间谍的,不能胜利。将领得不到士兵拥护的,不能胜利。孙膑说:胜利的取得在于将领能够忠于国家,奖赏严明,有精选出的优秀士卒,善于乘敌之弊,懂得捕捉战机。这是使军队强大的法宝。孙膑说:得不到君主的信任,是不能率兵任将的,……

*****

……[做将领的,]一要信,二要忠,三要敢。忠于谁?要忠于君主。信什么?要信赏明罚。敢什么?要敢于纠正各种错误行为。不忠于君主,就不敢统率他的军队。不信赏明罚,百姓就不会感恩戴德。不敢纠正各种错误行为,百姓就不会敬畏。

二百三十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