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忌问垒①
【原文】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少不相见,处此若何?”曰:“传令趣弩舒弓②,弩□□□□□……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③。此□之所以疾……志也④。”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卒宭处隘塞死地之中也⑤。是吾所以取庞□而禽泰子申也⑥。”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刑不见。”孙子曰:“疾利者⑦,所以当沟池也⑧。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也⑨。发⑩者,所以当俾堄也⑪。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⑫。从次之者⑬,所以为长兵□也⑭。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徼其衰⑮也。弩次之者,所以当投几也⑯。中央无人,故盈之以□……⑰卒已定,乃具其法⑱。制曰⑲:以弩次疾利,然后以其法射之⑳。垒上弩戟分㉑。法曰:见使枼来言而动㉒□……□去守五里直候㉓,令相见也。高则方之㉔,下则员之㉕。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㉖
……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之于兵也㉗,未……
……无以军恐不守。”忌子曰:“善。”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
……轸为晋要秦于殽,溃秦军,获三帅□……
……强晋,终秦缪公之身,秦不敢与……
……也,劲将之阵也。”孙子曰:“士卒……
……田忌曰:“善。独行之将也。……
……言而后中。”田忌请问……
……兵情奈何。孙子……
……请问兵伤□……
……见弗取。”田忌服,问孙……
……□橐□□□焉。”孙子曰:“兵之□……
……□应之。”孙子曰:“伍□……
……□孙子曰:“□……
……□见之。”孙子……
……以也。”孙……
……□孙子……
……□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㉘……
……求其道,国故长久。”孙子……
……田忌请问知道奈何。”孙子……
……而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战而知其所……
……所以知敌,所以曰智,故兵无……
【注释】
①垒:壁垒、堡垒,本指军营四周所筑的堡寨,本文中泛指部队在野战情况下的阵地设施和兵力、兵器的配置等。
②趣(cù)弩舒弓:意谓让弩机手和弓箭手都做好战斗准备。趣,快、疾,这里指尽快准备好弩机。舒,伸,展,这里指排列好弓箭手。
③过:过去,此处意谓忽略过去。急:紧要,此处意谓不重视。
④此处简文约残缺五个字,从下文孙膑所谈内容看,可能是指要迅速部署阵地和鼓舞斗志。
⑤应卒:即应猝,应付突然情况。宭处:困难的境地。宭,借为“窘”。隘塞:狭隘的险地。死地:不利的地形。
⑥取庞□而禽泰子申:庞字后所缺应是“涓”字或“子”字。禽泰子申,即擒太子申,太子申即魏惠王的长子魏申。此处取庞涓、擒太子申,可能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也可能单指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的情况见本书《擒庞涓》篇。马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41年,田忌、孙膑率兵救韩攻魏,孙膑用减灶诱敌之法,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设伏,大败魏军,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⑦疾利:借为“蒺藜”(下同),用木或金属制成的有刺障碍物,布在地上以阻碍敌人行进,因其形状与蒺藜的果实相似,故名蒺藜。
⑧沟池:沟堑和护城河。
⑨堞(dié):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是守城人用以遮护身体的。此处前半句简文残缺两个字,不能确知为何物,很可能是指地面上的天然障碍物。
⑩发:借为“伐”,即盾。
⑪俾:借为“埤”,指城墙上有孔的矮墙,借以掩护身体和观察敌情。
⑫隋:借为“隳(huī)”,毁坏,这里是危急的意思。
⑬从(cōng):借为“鏦”,小矛,即短柄的矛,介于长柄兵器和短柄兵器之间。
⑭□:此字残缺,可能是“助”字,是长兵的辅助。
⑮徼其衰:阻击疲惫的敌人。徼,借“邀”,截击的意思。衰,即指疲惫。
⑯投几:抛石机。
⑰此处简文残缺,恰值一简之末,与下简文字不相连接,无法判断其内容和意义。
⑱具其法:确定具体的打法。具,备办,引申为确定、制定。
⑲制:规定。
⑳以其法射之:指按上面既定的打法,在规定的距离和时机内,发矢射敌。
㉑弩戟分:弩兵和戟兵各占一半。分,半。
㉒枼:借为“谍”,此处指间谍。
㉓去守五里置候:在离部队驻地五里远的地方设置哨兵。候,伺望,瞭望,亦称“斥候”。
㉔方:指地。《淮南子·本经》说“戴圆履方”,圆即指天,方即指地。本文在此处的意思是,如果哨所设在高处,要注意向低处地面观察敌情。
㉕员:通“圆”,指天。意谓哨所设在低下之处,要注意向高处观察敌情。
㉖*****:自此以下共二十二段残简,字体与本篇简文相似,但有些内容明显不属于本篇,由于残缺过甚,不能单独成篇,姑附于此。
㉗晋邦:指春秋时晋国。荀息:春秋时晋国的名将。公元前658年,荀息向晋献公献计“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虞二国。孙轸:春秋时晋国的名将,即先轸,亦称原轸,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统率晋国的中军,大败楚军。在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战中,先轸以“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的道理说服晋襄公伐秦,取得全歼秦军的胜利。
㉘这里是孙膑的弟子把孙武、孙膑的军事理论作为一家学说所作的评价。明之吴越,是指孙武曾为吴王阖闾的将军,其军事理论在吴、越两国有重大影响。言之于齐,是指孙膑曾任齐威王的军师,其军事理论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等实践中取得重大胜利。由于兼包两个“孙子”而加评述,所以称他们的学说为“孙氏之道”。
【译文】
田忌问孙膑:“我军兵力少,[在野战的情况下]不时与敌人遭遇,应该怎样[部署阵地]呢?”孙膑说:“只有明智的将军才会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过去而不重视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迅速地利用部队的武器装备结合地形情况恰当措置,并要注意鼓舞和激励士兵的斗志]。”田忌问:“能具体地讲给我听听吗?”孙膑说:“可以。这种方法是用来应付突然处于困境、险阻、死地之中的紧急情况的,我们战胜庞涓、俘虏太子申就是用的这种办法。”田忌说:“好啊!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当时布阵设垒的情景现在看不见了。”孙膑说:“[在临时野战的情况下,]蒺藜可以当作沟堑和护城河来用。战车可以当作城墙、壁垒来用。[地面上的天然障碍物]可以当作城上的矮墙来用。大盾牌可以当作城上有孔的矮墙来用。依次配置戈、矛等长柄兵器,是用来救援危急之处的。配置稍短的兵器,是用来辅助长柄兵器的。配置刀、剑等短柄兵器,是用来断敌归路、阻击疲惫之敌的。配置弩兵,可以用来当作抛石机。战场的中央要空起来,以便……兵力部署完成后,便确定好具体的打法。向士兵明确规定:把弓弩配置在蒺藜的后面,然后在规定的距离和时机内发矢射敌。阵地前沿,弩和戟要各占一半。兵法上说:要等见到派出去的间谍回来,报告了敌人的确实情况,然后才能采取行动,……要在离部队驻地五里远的地方设置观察哨,使之能及时发现敌情。观察哨在高处,要注意向低处地面观察;观察哨在低处,要注意向高处观察。夜间,要用击鼓的方法报警;白天,要举旗传递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