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①
【原文】
孙子曰:知不足,将兵②,自侍③也。勇不足,将兵,自广④也。不知道,数战不足⑤,将兵,幸⑥也。夫安万乘国⑦,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⑧,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陈则知八陈之经⑨,见胜而战,弗见而诤⑩,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陈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陈之宜。用陈参分⑪,诲陈有蜂⑫,诲逢有后⑬,皆侍令而动。斗一⑭,守二⑮。以一侵适,以二收。敌弱以乱⑯,先其选卒以乘之⑰。适强以治⑱,先其下卒以诱之⑲。车骑与战者⑳,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㉑,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㉒。险易必知生地、死地㉓,居生毄死。
二百一十四。八阵。
【注释】
①八阵:古代阵法的通称,不是固定指八种不同的阵法。八阵本是一个完整的方阵,即大将居于中央,四面各有一队正兵,即四阵;四队正兵之间共有四块“闲地”,可以由四队正兵分别派出奇兵加以机动或占领,这样四阵就变成了八阵。因此说“数起于五”(指大将和四队正兵),“散而成八,复而为一”。这就是八阵的基本含义。阵,指阵法,即军队交战时的战斗队形。
②将兵:率领军队作战。
③自侍:这里指盲目自负。侍,通“恃”。
④自广:这里指盲目自大。
⑤数战不足:没有经过多次战争实践,作战经验不足。
⑥幸:指希图侥幸取胜。
⑦万乘国:指可以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⑧天之道:即天文,指阴阳、四时、日月星辰等天象变化对战争的影响和关系。
⑨经:规则,要领。
⑩诤:止。
⑪用阵参分:参,通“三”,全句指布阵时把兵力分为三部。
⑫诲:借为“每”。蜂,通“锋”,指前锋部队。
⑬后:指后续接应部队。
⑭斗一:用三分之一的部队与敌交战,即下文的“以一侵敌”。
⑮守二:用三分之二的部队伺机而动,即下文的“以二收”。
⑯以:而。下文“敌强以治”的“以”字用法与此相同。
⑰其:指自己一方。选卒:精锐部队。乘:凌犯,进击。
⑱治:严整,这里指严阵以待。
⑲下卒:战斗力弱的士兵,这里指自己一方战斗力弱的部队。
⑳与:参与,即参加作战。
㉑易:指地形平坦。
㉒厄(è):指两边高峻中间狭窄的地形。
㉓生地:指有利的地形。死地:指不利的地形。
【译文】
孙膑说:智谋不足的人带兵打仗,是盲目自负。勇气不足的人带兵打仗,是盲目自大。不懂得用兵规律而又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带兵打仗,是希图侥幸。凡是要巩固万乘大国的政权,扩大万乘大国的统治,保护万乘大国的人民生命安全的统帅,必须懂得用兵的根本之道。懂得用兵的根本之道,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内得民心,外知敌情,布阵时懂得八阵的要领,有胜利的把握就打,没有胜利的把握就不打。这样的统帅,才真正是能够帮助国君安邦定国的良将。
孙膑说:运用八阵与敌人交战,必须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采取八阵中适宜的阵法。布阵时兵力要分为三部分。每一种布阵都要有前锋部队,每一支前锋部队都要有后续部队做应援,前锋和后续部队都要待命而动。作战时,用三分之一的兵力直接交锋,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做机动部队。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去主动突破敌阵,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去聚歼敌军。如果敌军战斗力弱而且阵势混乱,那就先用精锐部队去攻击它。如果敌军战斗力强而且阵势严整,那就先用战斗力弱的部队引诱它。有车兵和骑兵参加作战时,也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部署在右翼,一部分部署在左翼,一部分部署在后面。地形平坦时要多用车兵,地形险要时要多用骑兵,地形隘塞时要多用弩兵。无论地形平易或险隘,都要搞清楚哪里是有利的生地,哪里是不利的死地,继而占据有利的生地,击敌于不利的死地。
二百一十四字。八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