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葆①
【原文】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②,阴为里③,直者为刚④,术者为纪⑤。纪刚则得,陈乃不惑。直者毛产⑥,术者半死⑦。凡战地也,日其精也⑧,八风将来⑨,必勿忘也。绝水、迎陵、逆溜、居杀地、迎众树者⑩,钧举也⑪,五者皆不胜。南陈之山⑫,生山也⑬。东陈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溜,死水也。五地之胜曰:山胜陵⑭,陵胜阜⑮,阜胜陈丘⑯,陈丘胜林平地⑰。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⑱。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⑲。五地之败曰:谿、川、泽、斥⑳。五地之杀曰㉑: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㉒。五墓㉓,杀地也,勿居也,勿□也㉔。春毋降㉕,秋毋登㉖。军与陈皆毋政前右㉗,右周毋左周㉘。
地葆二百。
【注释】
①地葆:本篇篇名,即地利。葆,通“宝”。
②阳:指高亢明敞的地形。表:本义是上衣,引申为显露在外边、高处之意。《仪礼·乡射礼》注:“以左手在弓表。”弓表即弓背,就是弓的突出的脊背。本文也取此义,意谓高亢明敞的地形是大地的脊背。
③阴为里:与“阳为表”相反,意谓低洼幽暗的地形是大地的内腹。
④直:指平正的地形。刚:通“钢”,本义是网上的大绳,引申为纲领、纲要,这里指平正的地形是大地最重要的部分。
⑤术:借为“屈”,与直相反,指起伏错杂的地形。纪:与刚相反,指起伏错杂的地形是大地的次要部分。
⑥毛产:指大地上所生长的草木等各类植物。《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本文的意思是,平正之地百草百谷较多,易供军队人马之食用。
⑦半死:与“毛产”相反,意谓起伏错杂之地百草百谷较少,军队人马之食用容易困乏。
⑧日其精也:意谓阳光是非常重要的。精,精要,宝贵。
⑨八风: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说:“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吴子·治兵》说:“将战之际,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可见风与作战行动有很大关系,所以本文产“八风将来,必勿忘也”。
⑩绝水:渡水。迎陵:面向高陵。逆流,与敌人相比,处于河流的下游。杀地:极为不利的地形。迎众树:面向树林。
⑪钧举:势均力敌的行动。钧,同“均”,意谓敌对双方的力量相当。举,行动,这里指两军对敌。一说举是离去的意思,即遇到上述地形军队要离开,亦通,可供参考。
⑫南陈之山:指位于阵地北面的山,即布阵于山之南。一说阵读为陈(竹简原文作陈,在先秦书中阵与陈为同一字),陈列的意思,即指东西走向的山,亦通,可供参考。
⑬生山:意思是,南陈之山对作战极为有利。
⑭陵:大土山。胜:优越。因为山比陵高,便于发挥部队的冲击力,所以说“山胜陵”。
⑮阜:土山。比陵低,所以说“陵胜阜”。
⑯陈丘:小土山。比阜低,所以说“阜胜陈丘”。
⑰林平地:即平川之地。
⑱藩:这里指草木茂盛能掩蔽部队的地形。棘:有刺草木的通称。这里指荆棘丛生的地形。椐:本义是灵寿木,多肿节,古人常用来做手仗。《墨子·备城门》有治椐法,即以椐做篱笆之意。这里指草木类似篱笆的地形。茅:草名,即白茅,其叶如矛,故谓之茅,高四五尺。这里指野草较高的地形。莎:草名,即香附子,高约一尺余。这里指野草较低的地形。
⑲这里的“五壤之胜”与五行相胜关系密切,青、黄、黑、赤、白,即相当于木、土、水、火、金,具有迷信色彩。
⑳谿:指山间有流水的地形。川:指河流较多的地形。泽:指沼泽地。斥:指盐碱地。这里列举了四种地形,比句首所说的“五地”少一种,可能是原简脱漏一字,似为“谷”字,即谷地。
㉑五地之杀:指在以下五种杀地上有覆军杀将的危险。
㉒天井:指四边高中间低的地形。天宛:即《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所说的“天牢”,指三面环山易进难出的地形。天离:即《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所说的“天罗”(离、罗二字古代音近通用),指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天隙:指高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天柖:即《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所说的“天陷”(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天陷”作“天柖”,与“天陷”同义),指地势低洼道路泥泞的地形。
㉓五墓:指上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等五种地形。意谓部队陷入这些地形非常危险,像走进坟墓一样。
㉔□:此处简文残损一字,模糊不清,两边略存残画,似为“进”字或“停”字。
㉕春毋降:意谓春(包括夏在内,举春以代之)季以后,草木繁茂,雨水较多,不要离开高处到低处去驻军安营。
㉖秋毋登:意谓秋(含冬)季以后,草木枯落,高处水少,不要离开低处到高处去驻军安营。
㉗毋政前右:意谓驻军或布阵,不要使山陵高地位于自己的右前方。政,疑读为“正”,正面的意思。古人多认为驻军和布阵要“右背高,前死后生”(《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所以这里说不要被山陵高地挡在自己右前方。
㉘右周毋左周:意谓驻军或布阵,右后方要有山陵高地环绕,左前方不要被山地高陵环绕。周,四周环绕。
【译文】
孙膑说:地形方面的一般道理是,高亢明敞的地方是它的脊背,低洼幽暗的地方是它的内腹,平整的地方是其最重要的部分,起伏错杂的地方是其次要的部分。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都掌握好,布阵作战就不会迷惑。平正之地生长百谷百草,可以得到给养;起伏错杂的地方百谷百草较少,多半是死地。凡是作战地区,日照条件很重要,而且一定要严密观察风向,这些都是作战所必需的。作战中常遇到以下五种情况:渡水作战,面向高陵作战,与敌相比处于河流的下游作战,处于极为不利的“杀地”与敌作战,面对森林与敌作战,在这五种情况当中,如果我方兵力与敌方相当,那么就容易失败。位于阵地北面的山,是有利于作战的生山。位于阵地西面的山,是不利于作战的死山。向东流的河水,是有利于作战的生水。向北流的河水,是不利的死水。不流动的水,也是不利于作战的死水。作战时常会遇到五种地形,它们的优劣比较是:[战斗时,]山地胜过高陵地,高陵地胜过土山地,土山地胜过小丘陵地,小丘陵地胜过平川地。作战时也常会遇到五种草地,它们从优到劣依次是:草木茂盛能掩蔽部队行动的草地,荆棘丛生能妨碍部队行动的草地,草木粗壮类似篱笆能阻止部队一定行动的草地,野草较高能影响部队一定行动的草地,野草较低对部队行动影响不大的草地。作战时也常会遇到五种颜色的土壤,它们的优劣比较是:青色土壤胜过黄色土壤,黄色土壤胜过黑色土壤,黑色土壤胜过红色土壤,红色土壤胜过白色土壤,白色土壤胜过青色土壤。有五种可招致失败的地形,它们是:山涧、河川、沼泽、盐碱地[和狭谷地]。有五种可招致覆军杀将的地形,它们是:四边高中间低的“天井”,三面环山易进难出的“天宛”,草木茂密的“天离”,处于两山之间狭窄而深长的“天隙”,地势低洼道路泥泞的“天柖”。这五种地形叫“五墓”,是极为不利的“杀地”,部队不能在这五种地形上驻扎或停留。春夏不要从高处到低处去驻军安营,秋冬不要从低处到高处去驻军安营。驻军或布阵,不要使山陵高地位于自己的右前方,右后方要有山陵高地环绕,左前方不要被山陵高地环绕。
地葆。二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