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备①

势备

【原文】

孙子曰:夫陷齿戴角,前蚤后锯,喜而合,怒而,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剑,以陈象之。笄作弓弩,以埶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陈也?旦莫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陈而不战,剑之为陈也。剑无封,唯孟贲[之勇]不敢□□□。陈无蜂,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智兵之至也。剑无首铤,唯巧士不能进[□]□。陈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请者。故有蜂有后,相信不动,适人必走。无蜂无后,……□券不道。何以知弓奴之为埶也?发于肩应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埶也。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为]权也?毄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用而不知其道者,[兵]无功。凡兵之道四:曰阵,曰埶,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适,取孟将也。……埶者,攻无备,出不意……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皆以为用,而莫勶其道

*****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注释】

①势备:本篇篇题,意谓克敌制胜,必须具有完备的有利态势。

②陷齿戴角:指长有锋利牙齿和坚硬头角的动物。陷,借为“含”,陷与含古音同。

③前蚤后锯:指前面长有锐利的爪,后面长有强劲的距的禽兽。蚤,指爪。锯,通“距”,后距,指雄鸡或雉等爪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即鸡的附足骨,斗架时可强有力地击刺对方。

④天之道:天然的道理,即自然现象。

⑤天兵:指自然赋予动物的齿、角、爪、距等,可以作为自卫或进攻的武器。自为备:指人类没有上述的自然“天兵”,因而要自己动手制造,以作为自卫或攻击的武器。

⑥圣人之事:意谓人类学会制造武器是古代圣人教会的。这一思想不符合唯物史观,不论生产工具或战斗武器,都是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发明创造的,兵器首先是从劳动工具演化而来的,不能把这些仅仅归功于“圣人”。

⑦黄帝作剑:传说剑是由黄帝发明的。作,创造,发明。以下“笄作弓弩”“禹作舟车”“汤、武作长兵”等,也都出自传说,并非历史真实。

⑧以陈象之:用剑比喻军阵。象,比喻,象征。陈,通“阵”。

⑨羿(yì):人名,也叫后羿,相传是夏代有穷国(即有穷氏部落)的君主,弓箭的发明者,极为善射,曾夺得夏的政权,后为其部下所杀。弓弩:这里指古代的弓矢,弩是“弓有臂者”。

⑩埶:在本篇中特指杀敌之险势,所以用弓弩来比喻。与《威王问》一篇的“势”有所不同,后者指造成有利之势“令士必斗”。

⑪变:机变,在本篇特指灵活的适应性,所以用舟车来比喻。

⑫权:主动权。意谓掌握着有利的杀敌手段,可以自如地击杀敌人,所以用长兵来比喻。与《威王问》中的“权者,所以聚众也”(指军权)有所不同。

⑬服:佩带。服、佩古音同。

⑭阵而不战:列阵演练而不真正交战。陈,这里指训练战术,常备不懈。

⑮孟贲(bēn):战国时勇士,能生拔牛角。□□□:此处有三个字残损不清,据下文判断,可能是“将而进”三字。

⑯首铤(tǐng):剑的把柄。

⑰[□]□:此处残缺二字,据上文,是不敢进犯、不敢挑战的意思。

⑱情:指实质,与上文“不知用兵之至也”的“至”同义。

⑲此处简文残缺数字,文意不甚明了,可能是说,布阵没有前锋和后卫,阵势就会混乱,失去约束而不能整治。券:有相互约束的意思。道:管理,引申为整治。

⑳肩应:肩膀和前胸。应,通“膺”,胸部。

㉑道:由。意谓不知从何而来。

㉒此处简文残缺约二十字,中间的文义无从判断。开始的意思可能是说,使用长柄兵器很便利,不用改变身体和四肢的位置,就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下左右自如地击刺敌人。末尾的意思可能是说,长柄兵器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击刺敌人的头颅和肩胸。卢:有的释为额,亦通,可供参考。

㉓送战:指挥战斗。送,将,有率领、指挥等义。一说送是致的意思,送战即致战,亦通,可供参考。

㉔□:此处残损一字,残画依稀可辨,似为“民”字。

㉕彻:通达,明白。

【译文】

孙膑说:凡是长有锐齿、坚角、利爪、遒劲有力后距的禽兽,通常都是欢喜时聚合在一起,发怒时就互相争斗,这是自然现象,是不可制止的。所以没有锐齿、坚角、利爪之类的天然武器的人,要自己制造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古代贤人教会的。黄帝制作宝剑,我们可以用宝剑比喻军阵。后羿制作弓弩,我们可以用弓弩比喻兵势。夏禹制作舟车,我们可以用舟车比喻军队的机变。商汤和周武王制作长柄兵器,我们可以用长柄兵器比喻作战指挥的主动权。以上阵、势、变、权四个方面,都是军事上极其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为什么说可以用宝剑比喻军阵呢?宝剑是不分早晚都要佩带在身上的,但不一定时刻都用它。军阵也是这样,战术要经常演练,但不一定天天交兵打仗,而是要常备不懈。所以用宝剑比喻军阵。宝剑如果没有锋刃,即使像孟贲那样勇猛,也不敢用它去杀敌。军阵如果没有精锐的前锋,就好比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气,此时如果还硬要向敌人发动进攻,就说明这个指挥者是不懂用兵之道的。宝剑如果没有把柄,即使再有技巧的人也无法拿它来击刺敌人。军阵如果没有后卫,便不是巧士,如果还硬要向敌人攻击,这个指挥者也是不懂得用兵实质的。所以,军阵既要有前锋,又要有后卫,互相配合,这样阵势才能稳定,也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如果军阵既无前锋又无后卫[,阵势就会混乱,失去相互间的约束和应援,因而不能整治而坚强,]不符合作战规律。为什么说可以用弓弩比喻兵势呢?箭镞从肩膀和胸处射出,却可以在百步之外杀伤敌人,而敌人还不知道箭镞是从哪里射来的。所以说,弓弩好比兵势。怎么才能知道用舟车比喻军队的机变呢?高……怎么才能知道用长柄兵器比喻作战指挥的主动权呢?[因为长柄兵器使用起来很便利,不用改换身体的位置,就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下左右自如地击刺,……可以击刺敌人的头颅和肩胸,]所以说长柄兵器好比是作战指挥的主动权。凡此四项……是必须遵循而加以掌握的战争规律。懂得战争的规律,军队作战就会胜利成功,国君的声名也会远扬。指挥作战而不懂得战争的规律,军队就不能打胜仗。作战指挥的原则共有四个,这就是军阵、兵势、机变和主动权。深入了解和掌握好这四个原则,就能够击破强大的敌军,擒俘勇猛的敌将……所谓兵势,就是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看着似近,击中它却在很远的地方……看着似乎很近,击中它却在很远的地方。使用权谋的人,白天多用旌旗,夜间多用金鼓,以此来指挥战斗。上述四个方面,都是军事上极其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人们都很注意应用这四个方面的原则,但很少有人能明白其真正的含义。

……懂得利用这四方面原则的就能取得胜利,不能利用这四方面原则的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