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气①
【原文】
孙子曰:合军聚众②,[务在激气]③。复徙合军④,务在治兵利气⑤。临竞近适,务在疠气⑥。战日有期⑦,务在断气⑧。今日将战,务在泟气。……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敫气也⑨。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⑩。将军乃……短衣絜裘⑪,以劝士志⑫,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⑬……望,国使毋来,军使毋往,所以断气也⑭。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⑮:饮食毋……[所]以泟气……也⑯。
延气。
*****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⑰,敌必败。气不利则拙⑱,拙则不及⑲,不及则失利,失利……⑳
……气不疠则聂㉑,聂则众□㉒,众……
……气不断则迴,[迴]则不槫易散㉓,临难易散必败。……
……□□气不□则隋,隋则难使,难使则不可以合旨……
……□□则不智为已之节㉔,不智为已之节则事……
……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注释】
①延气:本篇篇题,意谓长久地鼓舞士气。
②合军聚众:集合民众,编组军队。
③务在激气:一定要激发士气。激气,这里特指战争动员。
④复徙:连续行军。徙,指拔营迁移。
⑤治兵利气:整治武器装备,振作部队士气。兵,兵器,这里泛指武器装备。利气,这里指长途行军疲劳,集结部队时要注意振作锐利之气。
⑥疠气:即励气,意谓临近敌境时,要注意鼓励士卒的斗志。疠,借为“厉”,激励。
⑦战日有期:作战的日期已经确定。古人往往双方先约定好日期,然后交战,所以叫“战日有期”。期,约期。
⑧断气:断然决胜的士气。
⑨此处简文残缺三十余字,其主旨是论述如何“敫气”,大意可能是说要讲明作战的原因、目的、意义,并申明军纪,以此来激发士气。敫,借为“激”。
⑩此处简文残缺三十余字,其主旨是论述如何“利气”,大意可能是说要在长途行军后,及时下达命令,整饬队伍,检查武器装备,注意敌情、地形等,以此来振作部队的锐气。
⑪短衣絜裘:简装束服。短衣,即短小轻便、便于作战行动的衣服。絜,读为jié,即把衣装结束得紧固整齐,以便于作战行动。裘,皮衣,这里泛指作战时穿的军衣戎装。此处简文残缺七八字,大意可能是说将军要与士卒同甘共苦。
⑫劝:勉励。
⑬国人家为:大意可能是说动员士卒为国、为己、为家而英勇作战。
⑭此处简文残缺十余字,从上下联系看,大意可能是说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拼死决胜。
⑮卫人者:可能指警卫、勤杂人员等。
⑯这里有两处缺文,共约残缺三十余字,其主旨是论述如何“延气”,大意可能是说饮食供应、金鼓旌旗的指挥、武器装备的携带、人员的分工配置等,都要做好久战的准备,以利于持续不断地鼓舞高昂的战斗士气。
⑰易营:更换营地。贵武:喜斗。
⑱拙:钝、屈的意思,即不能迅速反应和快速行动。
⑲不及:来不及应敌或趋利。
⑳以上残简,可能都属于“利气”方面的内容,与注⑩所说“残缺三十余字”大体相符。
㉑聂:通“慑”,恐惧。
㉒□:此字可能是士卒临近敌境因恐惧而逃散的意思。这段残简,可能属于“疠气”的内容,与注⑪所说,“残缺七八字”大体相符。
㉓槫:读为zhuān或tuán。
㉔为已之节:意谓下达停止部队行动的命令。为,做。已,停止。节,节制。
【译文】
孙膑说:在集合民众、编组军队的时候,一定要深入动员,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这就是做好“激气”。在连续行军、到达集结地区的时候,一定要整饬队伍和检查武器装备,振作部队的精神,提高士气,这就是做好“利气”。在兵临边境、接近敌人的时候,一定要鼓舞部队的斗志,让士兵们具有压倒敌人的气概,这就是做好“疠气”。在与敌军约定作战的日期以后,一定要激励部队,让士兵们具有拼死决胜的勇气,这就是做好“断气”。在交战的这一天,一定要做好各项战斗准备,使部队能够保持持久的高昂士气,这就是做好“汪气”。……[深入动员,讲清作战的原因、目的、意义,并申明军纪,]约束三军,这就是组织军队时“敫气”的方法。将军及时下达命令,[整饬队伍,检查武器装备,注意敌情、地形,随时应付突发情况,]这就是到达集结地区时“利气”的方法。将军[与士卒同甘共苦,亲临行伍,]身着戎装,短衣束服,鼓舞斗志,这就是接近敌境时“厉气”的方法。将军下令,命令全军每人携带三日军粮,为了国家、个人和自己的家庭而英勇战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拼死决胜,]国内的使者不要来,军中的使者也不要往,这就是交战日期确定后“断气”的方法。将军召集警卫、勤杂、保障人员等,告诉他们饮食供应不得有误,[金鼓旌旗、武器装备、人员分工和配置等,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保证部队有持续不断的高昂士气,]这就是将战之日“汪气”的方法。
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