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序 言

2020年10月,在参加“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期间,河南省知名鸟类专家、郑州师范学院教授、本书的第一主编李长看告诉我,他和相关人员正在编撰一本反映民权黄河故道湿地鸟类的专著,并提议届时由我为该书写个序。说实在的,当时我真以为这是李教授的玩笑之言,因而压根就没往心里去。由于未太当真,时间一久,我也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

牛年春节刚过,李长看教授专门来到我处,将其与他人合作即将出版的这本专著的文稿送到了我的案头,并郑重其事地再次嘱我为该书写序。面对这份信任,我虽然有些惶恐和犹豫,但情之所至,诚意难却,我感到无法再推辞了,不论是于公还是于私,我唯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了。于是,便有了这篇拉拉杂杂的文字。

我与李长看教授因工作关系而结识,因保护野生鸟类而结缘。最初的认识,则要追溯到十多年之前了。当时我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分管自然生态工作,同时兼任河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主任。而李长看教授在郑州师范学院从事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同时他也是河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当时凡遇上与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建设项目,评审委员会都要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审议。在每次会议中,李长看教授严谨、务实的作风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一些项目在审议过程中保护与建设的矛盾难以把握和权衡时,李长看教授都会高屋建瓴地给出一些十分专业、精准的真知灼见,为环境保护和项目建设的双赢找到一个最大的公约数。

2014年,我从厅领导岗位上退休至一个省级生态环保社会组织继续发挥余热,或许是过去多年从事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情怀所至,我对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野生鸟类的观察与保护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而李长看教授恰恰是河南省鸟类研究的知名专家,多年来他对鸟类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且成果等身。因为有经常向他请教的需求而使得我们保持了经常性的接触和交往。多年的接触和交往,使我受益颇多,除了从他那儿学到了诸多野生鸟类保护的相关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尤其是处在当下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李长看教授在一个相对冷门的学科里默默做事,孜孜以求,实属难能可贵。

河南省处于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上,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之间。在这方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幽静的湖泊、丰美的湿地,再加之这些年来自然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各种鸟儿有了一处处良好的繁衍栖息地。而在作为河南省境内唯一一处国际重要湿地的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范围内,发现记录到的鸟种就达160余种,其中不乏列入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的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种。这本专著对生活栖息在这一区域内的160余种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保护等级均做了图文并茂的详尽介绍。我以为,在国家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今天,这本专著的出版发行,无疑正当其时,恰逢良机。相信本书的问世和传播,对于唤起公众识鸟、爱鸟、护鸟的热情,普及野生鸟类的知识,推动当地政府、公众更好地珍惜、保护弥足珍贵的湿地和鸟类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本书的问世,凝结了李长看教授和其他相关人员多年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据我所知,为了掌握、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李长看教授曾经无数次深入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夏日不顾烈日酷暑、蚊叮虫咬,冬天冒着三九严寒、冰雪风霜,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付出了他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其挚爱本职、殚精竭虑、勤勉做事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名野生鸟类研究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当我们手捧书卷、分享学术成果的时候,无疑应当对书的作者为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达真挚的敬意!

屈指算来,自己从事文字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了,但为他人的著作作序,尤其是为一本介绍鸟类知识的专著作序,这还真是第一次。水平所限,故此短文中浅陋之见或词不达意之处定在所难免,唯此,诚望得到作者的海涵及读者的见谅。

末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笔者作为一名评委,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出彩环保人”的评选活动。李长看教授最终以感人的事迹赢得了全体评委的认可,获得了“河南出彩环保人”杰出奖的殊荣。我想,这个荣誉应该是对李长看教授长期以来潜心致力于野生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所付出的最好的肯定与回报,我们应当向他表示由衷的祝贺!

王争亚

农历辛丑年春日写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