鸻科Charadriidae
46.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体长29~34cm,黑白色麦鸡。上体具绿黑色金属光泽;尾白色而具宽的黑色次端带;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甚为醒目;头顶色深,耳羽黑色,头侧及喉部污白色;胸近黑色;腹白色。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腿及脚橙褐色。
【生活习性】通常栖息于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地,有时也远离水域,栖息于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主食昆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也取食杂草种子及植物嫩叶。
47.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
【保护级别】全球性近危。
【形态特征】体长约35cm。头、颈、胸灰色,胸腹之间具一条黑色环带,背、肩、翼上覆羽灰褐色,腰与尾上覆羽白色;尾羽白色,端部黑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三级飞羽白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沼泽、湿地、农田。主食昆虫、螺、蚯蚓等无脊椎动物,亦食植物叶片及种子。
48.金(斑)鸻Pluvialis fulva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长约25cm,中等体型的健壮涉禽。头大,喙黑色,短厚;繁殖期上体黑色,密布金黄色斑点,下体黑色;自额经眉纹、颈侧到胸侧有一条显著的白带。冬羽上体金棕色,边缘淡黄色,下体灰白色。虹膜褐色;脚灰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沿海滩涂及农田等开阔多草地区;性羞怯而胆小,受惊即鸣叫着飞离。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食。
49.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长约16cm。眼眶金黄色而有别于其他鸻类;上体沙褐色,额具有一条宽阔的黑色横带;下体白色,颈部具显著的黑色颈环。虹膜灰色;嘴黑色;脚黄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地带及沿海滩涂。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走走停停。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等为食。
50.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长约15cm,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因后颈基部带状白色向颈侧延伸,与前颈白色相连形成白色领圈,而得名“环颈鸻”。飞行时翼上具白色横纹,尾羽外侧更白。虹膜褐色;嘴短而黑;脚黑色。与金眶鸻的区别在于没有金黄色眼眶,腿黑色,黑色领环在胸前断开。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沿海海岸,河口沙洲,内陆河流、湖泊等。善快速奔跑,边走边觅食。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和蠕虫为食。
51.铁嘴沙鸻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长21~23cm。上体暗沙色,下体白色。喙短且较厚,黑色。额白色,额上部两眼之间具有一条黑色横带。胸栗红棕色,飞翔时白色翼带明显。虹膜褐色;脚黄灰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河口、湖泊、沼泽、水田及盐碱滩。常集群活动,善在地上奔跑。主要以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为食。
52.东方鸻Charadrius veredus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长约24cm,体型中等。繁殖期前额、眉纹、头两侧和喉白色,头顶和背部褐色。上体全褐色,无翼上横纹;前颈部棕色,胸部栗棕色,具有一宽的黑色条带,下体白色。冬季胸带宽,棕色,脸偏白色。虹膜淡褐色;嘴橄榄棕色;脚黄色至偏粉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湖泊、盐碱沼泽、河流岸边。多在水边浅水处、沙滩上快速奔跑、觅食。主食昆虫和甲壳动物。
53.长嘴剑鸻Charadrius placidus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中小型涉禽,体长18~23cm。颏、喉、前颈、眉纹白色,耳羽黑褐色。头顶前部具黑色带斑;上体灰褐色,后颈的白色领环延至胸前,其下部为一黑色胸带,下体余部皆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暗黄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湖泊、盐碱沼泽、河流岸边。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主食昆虫和甲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