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科Hirundinidae
126.崖沙燕Riparia riparia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小,体长12~14cm。上体灰褐色或沙灰色,下体白色并具一道特征性的褐色胸带;喉白色,翅狭长而尖,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尾浅叉状。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生活习性】喜栖息于湖泊、江河岸边的沟壑陡壁,近年来多选择城市基建开挖的沙质基坑和断壁掘成排的洞穴栖息繁育,被誉为“窑洞建筑师”。常集群活动,在水面或沼泽地上空飞翔,飞行轻快而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善于捕捉接近地面和水面低空飞行的昆虫。
127.家燕Hirundo rustica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体长15~19cm。上体蓝黑色,具光泽;颏、喉、上胸栗色;胸部有1条不整齐的蓝黑色横带,胸、腹部白色,上具浓淡不等的黄色斑点;尾长,呈深叉状,近端处具白色点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人类居住环境中,筑巢于房檐屋下,巢精巧别致,筑一新巢需11天,用1400块泥巴。在城乡附近,常成对、成群地栖息于房顶、电线、河滩、农田;在高空滑翔、盘旋,或低飞于地面或水面捕捉小昆虫。白居易有诗赞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家燕春来秋往,故有“似曾相识燕归来”。家燕是著名益鸟,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可吃掉100万只昆虫,如果将一个个昆虫排起来长达1km。
128.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
【保护级别】三有鸟类。
【形态特征】体型较大的燕,体长16~20cm。上体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因腰有棕栗色横带而得名“金腰燕”,后颈有栗黄色或棕栗色形成的领环;下体棕白色,具黑色细纵纹;尾长而叉深。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村镇。习性与家燕相似,常结小群活动。性极活泼,飞行迅速而灵巧。休息时多停歇在房顶、屋檐、电线上。主要以昆虫为食,捕食飞行性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