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的《不老歌》有哪些内容
张群的《不老歌》有哪些内容
张群,字岳军,四川成都人,为国民党元老之一,与蒋介石私交甚深,颇得蒋介石的信赖。张群重养生之道,酷爱家庭生活,张群与夫人马育英恩爱63年,儿孙满堂,一家充满祥和之气。他在中国近代军政要人中是一位少有的大寿星,他于1990年12月4日在台湾逝世,享年102岁。他写过一本书《谈修养》,分“养身”、“养心”、“养慧”、“养量”、“养望”等五部分。他语多机智幽默,编了一首“不老歌”,说“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从医学角度看,《不老歌》堪称是一首“健康长寿歌”。
起得早,睡得好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受地球昼夜周期影响,形成了生物本身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周期变化,我们称之为生物钟。像早晨6点自然醒来,晚上就想睡觉。许多人顺应生物钟规律,像“百灵鸟”一样早睡早起。我国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早睡早起身体好”。对长寿之乡巴马的调查表明,百岁老人多有早睡早起的习惯。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一到晚上就精神倍增,社交和娱乐活动频繁,像“夜猫子”一样晚睡。一些人更是打扑克、筑方城、卡拉OK,通宵达旦,人为地破坏了生物钟节律,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晚睡的人一昼夜体内某些激素的平均分泌量比早睡早起的人高出50%。这些激素犹如兴奋剂,使晚上劲头十足,特别是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有研究表明,“夜猫子”型的人心肌梗死发病率较“百灵鸟”型高。
七分饱,长跑跑
张群认为养生的根基是“饮食有节”,所以他还进一步说,多吃少吃,少吃多吃。意思是,现在吃得多,后面就少吃很多年;现在吃得少,后面就多吃很多年。张群在演讲时说:“为什么僧侣和隐居者当中长寿者特别多?这和他们饮食的定时与定量关系密切。我看到美国医生哈瑞斯博士的一份长寿报告中也写道,长寿要诀其中一条就是,限制饮食。”
张群的观点是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同的。现代医学认为限制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即每餐吃八成饱,在保证身体最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人应该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减轻肠胃的负担;与此同时,自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因为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受到良性的刺激。这种刺激能有效地提高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加强体内环境的均衡稳定,增强免疫力,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结果能使细胞保持旺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不过,提倡限食长寿,并不意味吃得越少越好,吃得过少,导致营养不良,不但无助于养生,而且将会走向反面。
而经常饱食,也是延年益寿的大敌。一方面,体内摄入过多的食物加重了肠胃负担,使分泌的消化液供不应求,导致人体消化不良。再加上血液和氧气过多地集中在肠胃,心脏与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应减少,甚至缺血,人体便会感到疲惫不堪,昏昏欲睡。长此下去,便会诱发糖尿病、胆结石、胆囊炎,甚至还会引发心绞痛。另一方面,过量摄入的食物,使体内的脂肪不断增多,这些多余的脂肪大量贮存在皮下、肝脏、腹壁及腹腔内,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影响美观。
“生命在于运动”,“长跑跑”有利于疾病防治和延年益寿。步行可增加关节灵活性,增强下肢肌肉及韧带的张力和弹性,提高下肢的活动能力,防止失用性萎缩和过早僵硬,这对“人老腿先衰”的老人特别有益。步行能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利于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步行还有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提高免疫功能。难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拉底称“步行锻炼是人类最好的药物”。
多笑笑,莫烦恼
多笑笑,莫烦恼,既是一种人生心态,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良方。人在生活中要胸怀宽广,情绪稳定,多一点豁达,增几分恬淡,不必事事争强好胜,无论在工资、奖金、住房、职称、职位、名利等方面,均不要斤斤计较,更不可锱铢必较地与他人攀比。“知足者常乐”,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疏导,真正做到多笑笑,莫烦恼。清代养生学家石成金有首颐养歌诀名为《人要笑》。其词曰:“人要笑,人要笑,笑笑就能开怀抱。笑笑疾病渐消除,笑笑衰老成年少。听我歌,当知窍,极好光阴莫丢掉。堪笑痴人梦未醒,劳苦枉作千年调。从今快活似神仙,哈哈嘻嘻只是笑。”又有一首《莫恼歌》曰:“莫要恼,莫要恼,烦恼之人容易老,世间成事怎能全?可叹痴人愁不了。任你富贵与王侯,年年处处埋荒草。放着快活不会享,何苦自己寻烦恼。莫要恼,莫要恼,明日阴晴尚难保。双亲膝下俱承欢,一家大小都和好。粗布衣,菜饭饱,这个快活哪里讨!富贵荣华眼前花,何苦自己讨烦恼。”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人生在世,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是生活中的必然。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烦恼还是理智处之呢?只有理智处之,才能于事有补,于健康有益。因此,我建议大家多笑,莫烦恼。
天天忙,永不老
“老有所为”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俗话说:“老当益壮。”老年人从事适当的工作是必要的,前苏联长寿学者鲍奇莫列茨忠告说:“合理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延缓衰老过程的进展,而合理生活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工作,整个机体的功能都须工作。”老年人如果整天无所事事,会使全身的机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各个脏器的功能不断下降,应激能力下降,行动迟缓,抑郁自卑,健康状况便会每况愈下,一些人退休后健康一蹶不振与这不无关系。
贴心小叮咛:
世界长寿之乡之一的我国巴马地区的调查表明,百岁老人大多自强自立,辛勤劳作一辈子,并且心胸开阔,凡事并不执著,如此,长寿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