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 龙

灵 龙

灵龙(Agilisaurus)是鸟脚亚目(Ornithopoda)、棱齿龙科(Hypsilophodontidae)的一个属。植食性,体长约1.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期,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的四川省自贡大山铺。前肢短小,后肢细长;头骨短高,眼眶被眼睑骨分隔成上、下两个开孔;上下颌牙齿多。

兰氏灵龙(Agilisaurus louderbacki)是鸟脚亚目(Ornithopoda)、棱齿龙科(Hypsilophodontidae)灵龙属(Agilisaurus)的一个种。植食性,体长约2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中期,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的四川省自贡大山铺。兰氏灵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其主要特点是头短高,眼睛大,颈子短,尾巴特别长,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体态纤细灵巧,善于两足快速奔跑。

灵龙发现于中国自贡大山铺。灵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鸟脚类恐龙,体长1.8~2米,其主要特点是头短高,眼睛大,颈子短,尾巴特别长,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体态纤细灵巧,善于两足快速奔跑。

灵龙是一种长约2米的小型鸟脚类恐龙,为一新属种。标本发现于1984年。它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现的最完整的小型鸟脚龙化石。它身体娇小,灵巧;前肢短小,后肢细长;头骨短高,眼眶被眼睑骨分隔成上、下两个开孔;上下颌牙齿多。活着时,常出没于灌木丛之中,机警,善迅跑,杂食。

灵龙是鸟脚下目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东亚。它的名字是来自拉丁文中“灵敏”的意思,是因它轻盈的骨骼及长脚而命名。它的胫骨比股骨较长,显示它是极快的双足奔跑者,并以其长尾巴作平衡。它觅食时可能会四足行走。它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龙,约1.2米长,与其他鸟臀目恐龙一样,它的上下颌前段形成喙嘴,可以帮助切碎植物。

这个属下有一个已命名的种,称为劳氏灵龙,是美国地质学家乔治·劳德巴克博士命名的。它的化石首次于1915年在中国的四川省被发现。属及模式种都是由中国古生物学家彭光照于1990年所命名的,并于1992年做出详细的描述。

劳氏灵龙的化石是一个完整的骨骼,可说是鸟臀目所有已发现的化石中最为完整之一。只有部分左前脚及后脚遗失,而可以根据余下部分来重组其体型。

该骨骼是在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时被发现的,而亦已存放在该博物馆内。这个博物馆展览了多种从自贡市以外大山铺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包括灵龙、宣汉龙、蜀龙及华阳龙。这个石矿包含了从下沙溪庙地层的岩石,地质年代被认为是侏罗纪中期的巴通阶至卡洛维阶,距今1亿6800万至1亿61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