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龙

多智龙

多智龙是目前最年轻的亚洲甲龙科恐龙,目前发现了至少5个标本,包含2个完整头颅骨,与一个接近完整的颅后骨骸。多智龙同时也是已知最大型的亚洲甲龙类,身长估计为8~8.5米,头颅骨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45厘米,重量可能为4500千克。

多智龙的属名在蒙古语意为“脑部”,是以它们的大型头部为名。模式种是巨大多智龙,是多智龙唯一的种。多智龙的化石发现于蒙古的巴鲁恩戈约特组(原先名为下奈莫格特层),年代可能为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接近1亿1千万年前。发现多智龙的地层在该年代可能为风成沙丘或丘间地环境,拥有间歇性湖泊与季节性溪流。因此多智龙是种居住于沙漠的动物。多智龙的头顶由球根状、多边形的鳞甲构成,类似美甲龙的头顶,美甲龙是巴鲁恩戈约特组所发现的另一种甲龙科恐龙。多智龙与美甲龙的差别为:头盖骨基部较大、副枕突与方骨间未固定、前上颚骨的喙宽度大于上颚骨的两排齿列间的距离。

Vickaryous等人的2004年研究发现晚白垩纪的甲龙科分为两个演化支,分别为北美洲演化支(甲龙、包头龙),与亚洲演化支(绘龙、美甲龙、天镇龙、篮尾龙)。倍甲龙被认为是多智龙的一个次同物异名,与多智龙的第二个假设种T.kielanae是同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