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鼻龙
2025年09月17日
厚鼻龙
厚鼻龙意为“有厚鼻的蜥蜴”,是鸟臀目角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第一个标本由查尔斯·斯腾伯格在1950年于加拿大亚伯达省发现,并在1950年命名。目前已在亚伯达省与阿拉斯加州发现12个部分头颅骨。这群大量的化石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究,引起大众对于厚鼻龙的兴趣。
厚鼻龙头颅骨的鼻部上有巨大、平坦的隆起物,而非角状物。这些隆起可能用来推撞对手、如同麝牛。头盾后方有1对角往上方延伸、生长。厚鼻龙头盾的形状与大小随者个体而不同,可能是性别差异或其他因素。与厚鼻龙亲缘关系最接近的是河神龙。
厚鼻龙身长约8米,重约4吨。它们是草食性恐龙,拥有强壮的颊齿,可协助咀嚼坚硬、富含纤维构成的植物。
拉库斯塔厚鼻龙的颅骨模式种是加拿大厚鼻龙,是在1950年由查尔斯·斯腾伯格命名。
1972年,AlLakusta在亚伯达省烟斗石溪河畔发现一个大型尸骨层。在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的协助下,该地在1986—1989年进行挖掘,古生物学家发现大群密集的骨头,每平方米有100个骨头,总共约有3500个骨头,与14个头颅骨。这个有高死亡率的地点,可能是因为动物在横越河流时碰到洪水。在这群化石中,发现了4个明显的年龄层,从幼年体到完全成长的个体,显示厚鼻龙有照顾后代的行为。
成年体的头颅同时有隆起与凹处,眼睛后方的顶骨有独角兽般的长角。凹面可能与侵蚀有关联,而非性别差异。2008年,菲力·柯尔、WannLangston、DarrenTanke提出一份详尽的专题论文,叙述这些出土于烟斗石溪河畔的厚鼻龙,将它们列为第二个种拉库斯塔厚鼻龙,以发现者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