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枝苓口服液临床试验及相关研究
1.参枝苓口服液Ⅱ、Ⅲ期临床试验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参枝苓口服液《新药研究批文》(2001)ZL0135号批件的有关要求,于2001年11月—2004年12月参枝苓口服液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附属医院、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临床研究基地进行了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阳性药物(安理申)平行对照Ⅱ期、Ⅲ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入选病例240例,设A、B两组,比例为1∶1,在Ⅱ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验证参枝苓口服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Ⅲ期临床试验,设A、B两组,比例为3∶1;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进行筛选检查,筛选合格者随机分配进入A、B组,进入90天的双盲期治疗;并对总数的1/3病例进行3个月的随访。共观察480例,结果如下:
参枝苓口服液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改善疗效与安理申无明显差异,定向能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语言能力都得到改善,其中参枝苓口服液还对注意力和计算能力有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总体退化量表(GDS)、数字广度测验(DS)、词汇流畅性测验(RVR)疗效明显,但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参枝苓口服液疗效优于安理申,中医主症、次症、舌质、脉象都得到改善。停药3个月,参枝苓口服液MMSE、ADL、GDS、DS、RVR、中医证候疗效稳定,而安理申MMSE、ADL、DS、RVR、中医证候疗效都下降。
从安全性分析来看,参枝苓口服液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而安理申偶见轻度恶心呕吐、便秘等。经过两期临床研究表明:参枝苓口服液用于治疗轻、中度心气不足型老年性痴呆是安全有效的,总有效率达67.5%。
参枝苓口服液作为龙华医院院内制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已临床应用多年,疗效良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2012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是唯一一个明确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成药。
2.参枝苓口服液其他临床研究
(1)参枝苓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影响:顾耘等以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为指标,采用分级计分的方法,以西药脑复康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参枝苓口服液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参枝苓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智力、日常生活能力、多项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明显优于脑复康,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参枝苓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智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中的定向力、远期记忆、常识,以及社交能力中的合作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其核心症状——智力减退和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顾耘,林水淼,刘仁人,等.养心健脑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71~273.】
李亚明等选择55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西药他克林(THA)对照和参枝苓治疗组作为期12周的治疗,以双盲法检测受试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物体记忆广泛认知检查(FOM)量表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参枝苓能明显增加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MMSE、FOM分值,优于安慰剂和THA,提示参枝苓对轻、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记忆、增强智力的作用。【李亚明,张春燕,王健,等.调心方对中、重度老年性痴呆病智力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0,4(7):996~997.】
(2)参枝苓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临床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两组症状,其一是认知功能缺损,包括记忆力下降、视空间能力下降、明显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下降;其二是精神行为症状(BPSD),即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幻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等症状。
为了观察参枝苓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潘卫东等将106例伴有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参枝苓组(n=53)和安慰剂组(n=53)。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参枝苓组患者加服参枝苓口服液,安慰剂组患者加服安慰剂口服液,两种口服液治疗周期均为20周,停药后随访5周。
结果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的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昼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和恐惧维度评分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参枝苓组患者的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焦虑和恐惧维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精神行为问卷(NPI)的妄想、幻觉、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睡眠障碍维度评分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参枝苓组患者的妄想、幻觉、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睡眠障碍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在服药后第20周及第25周时,安慰剂组患者的晚间活动量(EA)、夜间活动量(NA)参数值较服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参枝苓组患者的EA、NA参数值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
提示参枝苓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BPSD的进展,且无毒副作用,适于长期服用。【Pan W, Wang Q, Kwak S et al.“Shen-Zhi-Ling Oral Liquid Improves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in Alzheimer's Disease”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volume 2014(2014),article ID 913687,6 pages.】
(3)参枝苓口服液对轻度认知损害(MCI)的治疗作用:最近资料表明,轻度认知损害或单纯的记忆障碍在未来几年内都有发展为痴呆的可能,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中,平均每年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高达15%,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一直是阿尔茨海默病所推崇的治疗办法,如果能够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得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治疗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而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效。
李亚明等将84例MCI患者采用配对方法随机分为安慰剂、双益平、参枝苓、补肾方四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总记忆值(MQ)值及韦氏记忆量表(WMS)分因子量表值。结果,参枝苓组治疗后以1-100、100-1、累加三项MQ值增加趋势明显,其中100-1测验MQ增值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研究显示参枝苓能明显提高中老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MQ值,与双益平无明显差异,说明参枝苓能有效改善中老年记忆功能的减退,与胆碱酯酶抑制剂促智药双益平起到的作用相同。【李亚明,谢素珍,王健,等.调心、补肾法对中老年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比较[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4):224~226.】
(4)参枝苓口服液对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闫荣等选择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临床康复组采用尼莫通及中药参枝苓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韦氏记忆量表测查和Webster功能评分,结果两组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使韦氏记忆量表分数提高,但临床康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尼莫通配合参枝苓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闫荣,付希久.尼莫通与调心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46~1347.】
参枝苓口服液的科研进程得到了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支持(如表),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三等奖一次。
参枝苓口服液所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表
| 时间(年) | 项目 | 名称 |
| 1992—1995 | 上海市科委 | 调心方的研制 |
| 1993—1996 | 上海市科委 | 调心、补肾、益气活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 1995—2000 | 国家九五攻关计划 | Alzheimer型痴呆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参枝苓研究 |
| 1996—1998 | 上海市科委 | 中医辨证治疗Alzheimer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 1999—2003 |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 调心方防治Alzheimer型痴呆的机理及配伍研究 |
| 2002—2005 | 上海市科委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及阿尔茨海默病预防的中药干预研究 |
| 2004—2006 | 上海市科委 | 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治疗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新药研究 |
| 2006—2011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 中医辨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评价研究 |
| 2013—201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探讨调心方干预阿尔茨海默病前期病变作用机制 |
| 2013—2016 | 上海市科委 | 基于Nrf2/HO-1/BVR-A系统探讨调心方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机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