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视觉,模拟影像与摄影拟像说
2025年10月13日
4 旧视觉,模拟影像与摄影拟像说
以电视文化的兴起为代表,当影像超越了再现,成为人们认知和模仿的对象,拟像说正式登场:
“在‘现在……这个’的电视世界中,世界的基本假设都失去了连贯而成为破碎的。矛盾作为真理或是非曲直的检验已经无用,因为矛盾本身已不复存在……电视把呈现给我们的新闻包装成杂耍表演,并引诱其他媒介做同样的事,因此我们整个信息环境开始模仿电视。”[1]
拟像说于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学术界提出,并很快得到欧美学术界、艺术界的响应,在全球扩散开来。针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日常图景,美国艺术批评家罗莎琳德·克劳斯(Rosalind Krauss)在发表于1983年的《拟像与摄影》一文中指出:“环绕我们的不是真实,而是真实的效果,模拟与符号的生产。”[2]
本章重点考察由拟像说登场所导致的对于前一阶段摄影式图像和观看的解构,以及被认为是模拟影像的摄影图像的视觉特质。虽然拟像说登场之时具有代表性的论调是“影像谋杀真实(或社会现实)”,但正如本书认为的,摄影史中拟像说所围绕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对于一直没有定论的所谓“真实”与“虚假”到底是什么的终极哲学追问。拟像说着重剖析了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视觉范式的摄影式图像和观看,意在探讨并反思摄影图像在当代社会、文化以及人类认知领域所扮演的基本角色。拟像说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这一阶段,重点关注了摄影图像成为图符之间的相互呈现(即“再现的再现”),从探索揭示人所未见的新视觉,沦为阳光下再无新鲜事的旧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