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础相关构造
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的设计,采用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直接引注的方式进行表达。
1.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
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参见表1-7。
表1-7 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
注:1.上柱墩在混凝土柱根部位,下柱墩在混凝土柱或钢柱柱根投影部位,均根据筏形基础受力与构造需要而设。
2.外包式柱脚与埋入式柱脚为钢柱在筏形基础中的两种锚固构造方式。
2.相关构造直接引注的内容
(1)上柱墩SZD 上柱墩SZD是根据平板式筏形基础受剪或受冲切承载力的需要,在板顶面以上混凝土柱的根部设置的混凝土墩。引注内容包括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
几何尺寸按“柱墩向上凸出基础平板高度hd\柱墩底部出柱边缘宽度c1\柱墩顶部出柱边缘宽度c2”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hd\c1\c2”。当为等截面柱墩c1=c2时,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c1”。无论SZD所包框架柱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c1与c2分别环绕柱截面等宽。
配筋按“竖向(c1=c2)或斜竖向(c1≠c2)纵筋的总根数、强度等级与直径\箍筋强度等级、直径、间距与肢数[(X向排列肢数m)×(Y向排列肢数n)]”的顺序注写,分两行注写时,则可不用反斜线“\”。
圆形截面:××××\L
××@×××(L表示螺旋箍筋)。
矩形截面:××××\
××@×××。
例如,SZD3,600\350\50,1416\
10@100(4×4),表示3号棱台状上柱墩;凸出基础平板顶面高度为600mm,底部出柱边缘宽度为350mm,顶部出柱边缘宽度为50mm;共配置14根
16斜向纵筋;箍筋直径10mm间距100mm,X向与Y向各为4肢。
SZD1,600\350\50,1616\L
10@100,则表示1号圆台状上柱墩;凸出基础平板顶面高度为600mm,底部出柱边缘宽度为350mm,顶部出柱边缘宽度为50mm;共配置16根
16斜向纵筋;螺旋箍筋直径10mm间距100mm。
(2)下柱墩XZD 下柱墩XZD是根据平板式筏形基础受剪或受冲切承载力的需要,或根据梁板、平板式筏形基础埋入式钢柱柱脚的受力与构造需要,在柱的所在位置、基础平板底面以下设置的混凝土墩。引注内容包括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
几何尺寸按“柱墩向F凸出基础平板深度hd\柱墩顶部出柱投影宽度c1\柱墩底部出柱投影宽度c2”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hd\c1\c2”。当为等截面柱墩c1=c2时,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c”。
等截面(倒棱柱)配筋按“X方向底部纵筋\Y方向底部纵筋\水平箍筋”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X××@×××\Y
××@×××\
××@×××”。
不等截面(倒棱台)的斜侧面由两向纵筋覆盖,不必配置水平箍筋,则其表达形式为:X××@×××\Y
××@×××。
(3)外包式柱脚WZJ 外包式柱脚WZJ用于钢结构柱与混凝土筏形基础的锚固构造。引注内容包括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
几何尺寸按“柱脚向上凸出基础梁或基础平板顶面高度hj\柱脚出钢柱外轮廓线宽度c1”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hj\c1”。无论钢柱是何种截面形状,c1环绕钢柱矩形或圆形截面(或异形截面的外接矩形)等宽。
配筋按“竖向纵筋总根数、强度等级与直径\箍筋强度等级、直径与间距”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
××@×××。
圆形柱脚(包括圆形钢柱)采用螺旋箍筋,其表达形式为:××××\L
××@×××。
配置双层竖向纵筋时,用“+”号连接两层(外层+内层)竖向纵筋的配筋值,内、外层箍筋取同样配置,其表达形式为:××××+××
××\
××@×××或××
××+××
××+\L
××@×××。
(4)埋入式柱脚MZJ 埋入式柱脚MZJ用于钢结构柱与混凝土筏形基础的锚固构造。引注内容包括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
几何尺寸按“柱脚向下凸出基础梁或基础平板高度hj\柱脚钢柱出外轮廓线宽度c1”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hj\c1”。无论钢柱是何种截面形状,c1环绕钢柱截面外接矩形或圆形等宽。
当基础平板高度h能够满足埋入式柱脚MZJ的受力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埋入深度要求,不需要向下凸出基础平板底面时,其“hj=0”,表达形式为“0\c1”。
配筋按“竖向纵筋总根数、强度等级与直径\箍筋强度等级、直径、间距”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
××@×××”。
圆形柱脚(包括圆形钢柱)采用螺旋箍筋,其表达形式为“××××\L
××@××/×××”。
埋入式柱脚MZJ应与下柱墩XZD同时设置(hj=0时除外)。
(5)基坑JK 引注内容包括编号和几何尺寸。
几何尺寸按“基坑深度hk\基坑平面尺寸x×y”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hk\x×y”。x为X向基坑宽度,y为Y向基坑宽度(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圆形基坑按“基坑深度hk\基坑直径D=×××”的顺序注写。考虑到施工方便,当条件许可时,圆形基坑可设计为矩形,然后将坑内壁找圆。
在平面布置图上应注明基坑的平面定位尺寸。
(6)后浇带HJD 其引注内容包括编号、后浇带宽度和后浇带留筋方式及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高于筏形基础主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应采用不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应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注明配置方法。
在平面布置图上应标注后浇带的平面定位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