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教育部机械类教学改革项目规划教材之一,采用校企合作形式,由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实用性为主、兼顾先进性和系统性为原则,采用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编写。
制造技术是一个大概念。凡是投入原材料,经制造转换,获得产品和相应服务的过程,都可以纳入制造范畴之内。从广义上说,制造技术包括产品的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设计技术体现了产品的可用性、可交换性及效益;工艺技术则体现为产品的可生产性和成本。两者完美结合,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从狭义上说,制造技术被定位于加工工艺技术(以下简称工艺)。工艺是制造技术的灵魂,尤其在国家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产业中,工艺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与工艺相关的许多标准也已进行了多次修订,并且制定了一些新的标准,标志着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教材也要与之相应变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反映我国现代工艺水平及其发展方向,使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吻合,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机械类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规定,按照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新要求。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按教学认知规律和机械加工工艺操作流程将书中内容划分为三篇: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技术,机械加工工艺操作技术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技术。每篇中分置若干章,包括工艺资料及工艺装备,工件的可加工性,机械加工生产前的准备,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车削加工,铣削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编制实例等机械加工工艺知识。书中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为重点,并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本书取材丰富,案例翔实,贴近企业,既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成人高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沈向东任主编,刘志红、曹艳红和刘春田任副主编。曹艳红、祝溪明、王坤负责第1篇的编写;沈向东、刘春田、郎敬喜和陈宇负责第2篇的编写;刘志红、陈连科、赵玉伟、沈宁负责第3篇的编写。本书电子课件由沈宁负责策划与制作。全书由沈向东、刘春田统稿,栾敏主审。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东北大学宋伟刚,沈阳大学於春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李超等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为本书编写和电子课件制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具体指导帮助;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传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皓镧电脑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本书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