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骞出使西域

一、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初年,从蒙古高原崛起的匈奴赶走了河西的月氏,占据了河西,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并与羌人联结,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由于新兴的西汉王朝的经济尚未恢复,政权还不稳定,无力抗击匈奴,只得与之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经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国力大增,这时“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在这种形势下,汉武帝改变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采取抗击匈奴的方针。为了阻止和切断匈奴与西羌的联系,以断“匈奴右臂”,决定遣使西联月氏共击匈奴,招募使臣,于是有张骞两次应募出使西域之举(图3)。

图3 初唐第323窟北壁 张骞出使西域图

建元二年(前138年)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往返途中曾两次被匈奴抓获拘禁,历尽艰险,经大宛、康居到达定居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但定居于此的大月氏生活安乐,无意东归。张骞未能完成与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返回。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到达乌孙赤谷城,副使还到了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地。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未达到政治目的,但其对河西、西域以及中亚等许多地方的历史性访问,为汉王朝开辟通往西域、中亚的通道,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历史事件,史称“张骞凿空”。张骞作为一个伟大的先行者,为开拓丝绸之路的通畅,发展中西交通、中外文化交流建树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