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
2025年09月26日
三、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调陇右、河西及安西四镇精兵平叛,吐蕃乃乘虚而入,攻陷陇右河西之地。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敦煌为吐蕃占领。沦陷后的敦煌在吐蕃贵族的暴虐统治和奴役下,在半个多世纪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吐蕃的斗争,时刻盼望着摆脱其统治,怀念大唐王朝。敦煌曲子词中的“敦煌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陇墀”;“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陇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流露。
吐蕃奴隶主贵族笃信佛教,此间敦煌的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图11)。可黎可是赞普等在敦煌大兴佛寺,广度僧尼,当时人口仅三万的沙州便有上千僧尼,新出现报恩、净土、莲台、三界、兴善、永寿等十余所大僧寺和安国、普光、灵修、大乘、圣光等五所尼寺。寺院拥有大量土地和寺户,从事手工业和畜牧业。在吐蕃统治者的扶持下,寺院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图11 中唐第154窟南壁 天王与瑞像
由于吐蕃统治者的崇信,加上敦煌未受中原“会昌法难”的影响,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仍开窟不止,除继续完成了前代开凿的9个洞窟和重修了28个洞窟外,又新建了55个洞窟,若按每年平均数计,其开窟镌龛速度超越了初唐和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