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意写作,英文为Creative Writing,指创造性写作。顾名思义,在中国,创意写作主要指向“创造性”三个字,它与“创意思维”和“创新性”紧密相关。因此,可以将创意写作视为创意思维训练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路径,它可以为中国当下驱动创新、打造中国声音提供解决之道。目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都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创意写作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北上广”为牵领的中国创意写作浪潮初见端倪,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各个学校的任务,也是各级各类创意文化企业的任务,更是全民应有的意识,说到底,创意写作之创新精神关涉全体国民,创新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呼吁,而是整个民族发展的驱动力量。广东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广东省特色建设专业在创意写作方向实践的基础上,初步编写了这本《创意写作实训教程》,试图抛砖引玉,以求在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方面总结必要的训练方法,开展相应的实践训练。
我们认为,创意写作的展开路径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解决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忽视写作能力培养的状况;二是发展写作学科,培养写作学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三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四是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基础人才;五是在科研上研究创新的基本动力。围绕这五个方面,我们在具体建设中,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引进和培养人才。我们引进了我国首个经教育部批准的创意写作学科博士授权点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培养的创意写作首批博士毕业生,同时聘请杨克、宋小贤、阿来、鲍十、熊国华、郑钟海、蒋述卓、陈剑晖、费勇等广东本省作家、诗人、批评家到学校讲课和讲座。第二,参与前沿创意活动。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翻译了五部系列创意写作书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率先大量引进的创意写作国外资源为我们中国创意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材料,广东财经大学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书系”包括翻译和专著两个系列,具体工作由创意写作方向带头人田忠辉教授负责,成员由许峰、代智敏、李子、王燕子组成。其中参加翻译系列工作的还有田忠辉教授带领的广东财经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教学团队所翻译的“创意写作书系”共5本,于2015年6月陆续出版。在翻译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努力,大家析疑解难、合力同心,如期完成了这一工作。所有的成果都凝聚着集体的力量,这个学术共同体在建设中国创意写作的事业上团结一致、孜孜以求,快步走在探索中国特色创意写作的路上。另外我们积极参与创意写作会议,三次组织十几位老师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暑期创意写作研修班,听取了美国作家讲座、国内作家讲座和示范课程等,受益匪浅。第三,构建课程体系,开办创意写作本科专业方向。在有近十五年百篇文章实训的基础上,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设计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2015年田忠辉教授率领创意写作团队申报创意写作本科专业方向,获得了学校批准,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培养。第四,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我们研究和制定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成立青果创意写作工作坊、进行创意写作实训,部分学生发表的创意作品获得了一些国内各级写作奖励。第五,学校重视,纳入通识课设计框架。我们将创意写作与普通本科人才通识写作能力关联起来,与通识教育关联起来,获得了学校的肯定,纳入了本科生培养方案。
在发展创意写作学科的路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创意写作的开展需要打破僵化的思维、突破各种禁忌和藩篱,需要主体性的唤醒、探索思想和语言的无限可能性,需要全民族的热忱建设和发出华夏的声音。其次,要把创意写作作为解决文学教育问题、提升全民思维能力、打开创新意识,提供创新驱动力量的途径。创意写作训练是一个突破口,将为全社会未来发展提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围绕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创意写作将使我们的汉语母语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地域灵性和民族气质得到呈现。我们相信,基于中国根脉、以发出中国声音为动力的创意写作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关于创意写作实践实训,从目前国内创意写作教学的发展状况观察,以“实训”为核心和落脚点的教材还不多,大多数的写作教材还以理论讲述为主,基本属于文学理论中创作论内容的放大。即使是以创意写作命名的教材,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讲述创意写作的发展脉络上,并以理论的方式论证创意写作的可能性。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缺少实训性的写作教材。因此,本教程强调实训,其不同于以往教材的地方在于将核心放在实际效果上。本教材特别注重提供创意写作的训练方式,展示创意写作的创作过程,将更多的学生实践成果呈现出来,以现场展示的方式例示实训写作,这将为广大的文学写作爱好者、设计师和创意工程师提供更具体、可操作、可模仿的训练参考。
全书由上、中、下三编共十章组成,从创意写作概论、创意写作分解训练、创意写作应用策略三个层面实现创意写作实践训练的教学目的。上编对创意写作的概念、创意写作的来龙去脉、创意写作在中国及其发展的路径等方面做了理论和历史的观照,对于小说和诗歌,从文体角度,做了文本解读和训练研究,分享了中国创意写作发展方面的一些资料;中编为实际实训部分,从创意激发、意象感兴、开头指导、篇章批评与指导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训练指导,这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在创意激发部分,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创意激发与故事写作的路径,提出了自我觉察的写作技术,在学生实践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自传写作文本予以例证,试图通过传记写作训练加大创意写作的实践性特征。其次,抓住意象感兴,从五感七情的大规模观察和大规模训练角度抓基本功,从最基本的观察和描摹路径进入写作。“五感”“七情”的写作是常青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创、80年代大力实践的一种“分格写作法”的核心内容,田忠辉教授曾经亲炙常青教授的教诲,在创意写作学科能够有机会得到更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试图使这一“分格写作法”在创意写作领域能得到发扬光大。再次,万事开头难,如何进入写作是打开创意写作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专章讨论和指导开头写作,从世界名著的开头及其技巧入手,经过开头模仿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入写作。最后,强调篇章批评与指导,从对常见的小说和诗歌的批评和指导进入,经过实训指导模式探索,使学生得到训练,在师生对话中不断得到提高。本教程下编拓宽了应用方法的选择,成立工作坊与小组活动,包括小组成立、小组讨论、实训举例;工作坊定制写作与实训,包括小组选题、进入工作坊与定制写作、实训写作应用效果几个方面。教程第十章对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实训实践历史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索和总结,提到了针对能力培养,构建创意写作体系的思路,对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的发展及突破进行了分析,也具体涉及了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实训课程设计与编排设想,列举了田忠辉教授编写的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教学团队写作能力训练课程体系及其相关教学资源表。本书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出版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和广告学专业等大学本科学生,可为文学创作爱好者、创意和设计类工作者阅读、了解创意写作现状,为文学创作者进入文学写作提供训练方式,也可为文学研究者研究文学、了解作家创作提供参考资料。
本教程以实验项目体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材成果推广提升目标为指向,吸收英美创意写作精华,依据中国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写作实验教材,形成以“创意思维”为核心、以“创意能力”为目标的写作实验实训体系。通过实训,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具备综合写作能力、创意思维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提升每个人的就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本书既适用于新兴的“创意写作”,也适用于传统的“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课程,也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学生,成为综合性通识性写作能力训练教材。
总之,本教材定位为国内首部在“创意思维”视野下以创意写作实训内容为主体的创作实训成果展示样本式教材。因此,它将适应国内创意写作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长的状况,将对于推动我国创意、创新发展,提供可应用性的训练文本,对于创意写作的传播和实践将会产生实际的推动作用。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