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何为创意?
当下,创意一词愈来愈热了,仿佛有了创意两个字,一切都有了希望。
到底何为创意?
如果这里我长篇大论地进行“创意学术史”的梳理,是否还有创意的味道呢?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将活的东西格式化,是最常见的模式。而且在格式化的过程中,还要求能提出所谓“创新点”,那么,这里的“创新点”算不算是“创意”的内容呢?
其实,我们陷入了自我迷惘,仿佛通过“创意”,有了“创新点”,我们就有了希望,就获得了拯救。我们失去了原初的“自我”,失去了“伊甸园”,焦虑于“真相”的迷失之中。我们无法确定和相信,无法希望、无法想象、无法快乐、无法单纯、无法承认。我们以为是上帝将我们赶出了安逸之所,将自我的迷失归责于上帝,我们完全忘却了所有这些痛苦其实只是源于人们的自私、跋扈、骄傲和自以为是。我们诅咒、我们抱怨、我们唉声叹气、我们乖戾嚣张,说到底,我们丧失了“自我省察”的能力,流离失所。我们需要寻找生命的第一口元气,在那里,重新复生。必须寻回“感性”、必须给“美学”正名、必须接纳“自我”、必须反省我们身上的“罪恶”,要把目光转换成对“自我省察”的唤起,不再向外怨毒。
何为创意?创意就是对感性的唤醒!何谓感性?感性与生命相关、与本能相连、与真实相亲。离开了生命关怀、本能觉察和真实诉求,感性将无所依傍,无所依傍的感性如决堤的水,肆意而为,无所落着;如同在漫无涯际的荒漠行走,失去方向、陷入迷惘。感性与幸福相连,幸福是生存的目的,是伦理的终极,是人之为人的标尺。如果幸福不与生命相关,就没有意义;如果幸福不关注本能的微妙变化,就失去了价值;如果幸福不筑基于真实,将无法久长和坚固。
依于感性、追寻幸福的创意写作,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位文学家,成为一名写手,或者像是串了线的电路噼噼啪啪终日闪着臆想的火花。创意乃是一种唤醒,它可以通过写作、通过仔细的观察、通过天真的幻想,寻回被遮蔽的真实、本能和生命体验,在接近原初时刻的“省察”中,净化我们的思想、纯粹我们的意志、简化我们的追求,在语言的意趣和境界中寻回家园。
春雷鸣响于大地的时候,天上降下甘霖,在闪电和雷鸣之中,河流奔涌,阳光穿越云层,绿色蔓延在岸边,向远处的山,迤逦蜿蜒。我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像是花、像是蝶、像是林下的松蘑,在温馨的夏日气息中迷醉于生命的热烈。秋风起了,落叶飘了,河水落了,远山黄了,爱情来了,种子结了,鹅黄的彩衣,结着橙色的带子,踩着缤纷的落英,变成画了。白雪皑皑,漫天无际的清凉中,童年像薄薄的冰,晶莹而寂静,天地之间,雪花在唱歌,你自在了,心不慌了。
创意是一种美好,在四季流转中,青丝白发、羽衣翠衫、踏浪走马、扑面而来。
不知不觉,语言就这样泛滥了,生命就这样打开了。
本书是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实验中心写作分中心项目成果,项目从设计到完成得到了中心的指导,在业务和经费支持上都给予了全力支撑。中心涂争鸣主任、分中心司马晓雯主任自始至终给予了诚挚的关怀。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尤其要感谢司马晓雯教授,早在2000年,由她领军开创的“《百篇文章》实训写作”一直坚持到今天,奠定了我们创意写作学科发展最坚固的一块基石。本书的撰写,积淀着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成员的历史积累,凝聚着一代代老师和学生努力耕耘的汗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具体编写情况如下:全书由田忠辉、李淑霞主编,由田忠辉、李淑霞、王燕子、许峰、代志敏编著。其中,田忠辉(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教授)负责全书策划、统稿和第一、六、八、九、十章的编著;李淑霞(文学硕士,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负责全书统稿、校稿和第四章的第二、三节以及第五章的编著,参与第六、八、九章的编著;王燕子(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负责第三、七章的编著;许峰(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讲师)负责第二章的编著、参与第一章的编著;代志敏(文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讲师)负责第四章第一节的编著。同时,本书中的实训文本采用了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部分老师和学生的写作样本,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原生态的实训材料,展示了实训的实际情况,在此对这些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本书中引述了大量文学材料以及同仁学者的学术观点及论述,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由于多为文学经典和名著的内容,恕不一一注明。在思想和材料的使用方面,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常青教授!常青教授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创了“分格写作法”,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以后,他的“分格写作法”在黑龙江垦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写作科学化的一个里程碑。本书主编与常青教授共事两年多,亲聆常青先生的教诲七年多。如何将常青先生的写作科学化的思想和训练方法发扬光大,一直是本书主编念兹在兹的事情,在创意写作学科大力发展的今天,能够将其“分格写作法”的精髓“五感”“七情”说继承并有所发展,倍感欣慰,也可以以此书中的努力和呈现,告慰常青先生的在天之灵。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尤其要感谢编辑部的李阳主任,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留下了太多粗糙的地方,承蒙各位编辑认真仔细的审读和校阅,给予了细致的修改意见,看到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令我感动。
创意写作还在路上,创意写作实践和实训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尚在探索之中,虽然我们尽力使本书保留实训的原始状态,但是,还是为了编辑出版规范,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这本书中的内容留下了太多的粗糙模样和行进过程中的影子,我们希望抛砖引玉,以此促进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快速发展和成熟完善,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继续努力中再次出发、努力和完善这本教程,并随着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迅速发展,希望能够结合新的发展情况,使本书得到修缮并再版,以此为中国的创意写作学科的建设,持续地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田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