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总序

前言

上编 创意写作概论

第一章 创意写作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创意写作在中国

一、何为“创意写作”

二、创意写作学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三、当前中国为什么需要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科

第二节 中国创意写作发展的路径

一、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二、中国创意写作研究的两个具体层面

三、一个实例:从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创意写作班招生看创意写作发展

第三节 资料分享

第二章 创意写作视角下的文体研究:以小说为例

第一节 小说的三个关键词

一、故事

二、人物

三、思想内涵

第二节 小说的两大特性文本个案综合分析

一、小说有两大特性

二、实操案例分析

第三节 小说写作构思实操

第三章 创意写作视角下的文体解读:以诗歌为例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解读

一、《海绵或记忆》(作者:田忠辉)

二、《也许——葬歌》(作者:闻一多)

三、《感觉》(作者:顾城)

第二节 西方现代诗歌解读

一、《公园里》(作者:[法]普列维尔;译者:高行健)

二、《星星》(作者:[芬兰]伊迪特·索德格朗;译者:北岛)

三、《花冠》(作者:[德国]保罗·策兰;译者:黄灿然)

四、《睡梦中我》(作者:[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译者:扬子)

中编 创意写作分解训练

第四章 创意激发

第一节 理论:创意激发与故事写作

一、写作的基础是阅读

二、激发写作灵感,不断练习

三、修改

四、作品分享

第二节 自我觉察的写作技术

一、自我觉察与文本展开

二、设计自己的作品

第三节 实践:心灵触动与传记写作训练

一、自传写作的几条原则

二、教师指导原则

三、学生实践文本及指导

第五章 意象感兴

第一节 “五感”、“七情”实训目录及要素分析

一、“五感”训练目录

二、“七情”训练目录

第二节 “五感”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一、形态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二、声音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三、色彩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四、气味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五、触觉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七情”描写举隅与特征分析

一、喜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二、怒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三、哀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四、惧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五、爱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六、恶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七、欲的举隅与特征分析

第四节 “五感”、“七情”训练及指导

一、指导原则

二、学生实践作品及指导

第六章 开头指导

第一节 世界名著的开头及其技巧

一、以时间及时间的变形描写开头

二、以哲理议论开头

三、以某种情境开头

四、以人物描写开头

五、以悬念或抒情开头

六、以时空景综合性描写开头

第二节 开头模仿写作练习及指导

一、模仿开头写作练习指导原则

二、学生练习文本及指导

第七章 篇章批评与指导

第一节 小说批评与指导

一、指导原则

二、具体指导示例

第二节 诗歌批评与指导

一、诗歌写作的理论指导

二、诗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三、诗歌实训教学模式

四、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

五、学生诗歌创作文本举隅

第三节 实训指导模式探索:师生对话

下编 创意写作应用策略

第八章 工作坊与小组活动

第一节 小组成立

第二节 小组讨论

第三节 进入工作坊

一、招标式的小组写作活动

二、社团式创意写作策划活动

三、小组集体协作式写作训练活动

第九章 工作坊定制写作与实训效果举隅

第一节 小组选题

一、“爱我三水”征文活动

二、“笔墨狂想曲”微小说创作大赛

三、地域文化研究策划书(学生策划选登)

第二节 工作坊定制写作

第十章 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实训实践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针对能力培养构建创意写作体系

一、制定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群落

二、打造教师队伍,实现教学成果固化,加强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三、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四、凝聚力量,综合提高,促进教学

第二节 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的发展及突破

一、整合教师资源,分工协作

二、规范管理,实训运作

三、加强支持,系统推进

第三节 广东财经大学创意写作实训课程设计与编排设想

一、创意写作教材的建设

二、国内省内同类教材编写的情况

三、教材水平及特色分析

四、该教材编写的需求分析

五、该实验教材的特色

六、该实验教材建设的目标定位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