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通信子网的规划设计

8.1.2 通信子网的规划设计

网络规划的主要部分是对通信子网的规划和设计。在基本的层次划分基础上,大型的网络设计普遍采用典型的三层结构网络模型,如图8-2所示。三个层次由内到外依次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978-7-111-45076-4-Chapter08-2.jpg

图8-2 典型的三层结构网络模型

1)核心层:该层为网络提供了骨干组件或高速交换组件。在严格的分层设计中,核心层应该只完成数据交换的任务。核心层有以下特征:提供高可靠性;提供冗余链路;提供故障隔离;迅速适应升级;提供较少的延迟;提供较好的可管理性;具有一致的直径。

需要指出的是,在网络中使用路由器设备时,从边界到边界所途经的路由器的最大个数(也称跳数,hop数),称为此网络的直径。所谓一致的直径,是指从任一末端站点通过主干到另一末端站点,都将具有相同的跳数。从任一末端站点到主干上的服务器的跳数也应该是一致的。

2)汇聚层:该层是核心层和终端用户接入层的分界面。汇聚层网络完成数据包的处理、过滤、寻址、策略增强和其他数据处理的任务。汇聚层的主要任务包括:提供转发策略;提供安全性;部门或工作组的访问控制;广播或多播域的定义;虚拟网之间的路由选择;介质翻译;路由协议的选择和分配。

其中,介质翻译是指不同标准的网络(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之间的相互转换。路由协议的选择包括在静态和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之间的选择,或在两个不同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之间的重分配。

3)接入层:该层使终端用户能够接入网络。同时,访问优先级的设定以及带宽分配等优化网络资源的设置也在接入层完成。接入层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网络的直接途径。主要功能如下:对汇聚层的访问控制和策略提供支持;建立独立的冲突域;建立工作组与汇聚层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