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忍耐的尺度也是一门艺术
“断然放弃赚大钱。”这是犹太商人的至理名言,意思是说一定要学会忍耐,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等待赚大钱的机遇。这种“忍耐法”被犹太人广泛应用在经商中。
犹太人一直以来具有超强的忍耐意志,并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信念:

一般人很难想象犹太人具有坚如磐石般的忍耐力,但是他们的忍耐也是有先决条件的,即忍耐的“度”。精明的犹太商人精于计算,他们的判断能力极强。如果他们认为只要合作伙伴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能够为自己带来钱财,那么他们将以坚定的耐心去等待对方转变态度和方式。
在经营活动中,犹太人会不厌其烦地等待对方转变态度。但是,犹太人的忍耐是基于那些有发展前途的生意,当发现生意不划算或没有发展前途,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忍耐和等待。
犹太人在任何投资和买卖活动中,事前必定会做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他们一旦决定投资一笔生意,必会制订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计划。这三套计划中均有随机应变的策略,从而可以根据生意的进展状况而相应选用。
短期计划投入后,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大的出入,他们也会毫不吃惊或动摇,仍会积极按原计划投入资金实施下去。随后,他们仍会推行第二套计划,继续追加投入,设法完成各项策略的实施。如第二套计划深入进行后仍未达到预测的效果,与计划初衷不相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未来会发生好转,那么犹太人会毅然选择放弃这笔投资。一般人会认为,放弃已实施了两套计划的生意,岂不是前功尽弃,亏掉了不少投入?但犹太人却泰然自若,无怨无悔。他们认为,生意虽然未尽如人意,但没有留下后患。他们不会因为一堆“烂摊子”而让未来的生意受到不必要的困扰,长痛不如短痛。
犹太商人在商战中,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这确实非常高明。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激烈,企业能否顺势而动,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应该善于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提前制订出各种应变的计划。
巴拉尼是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人,他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贫无法医治,造成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无法独立行走。但他没有就此灰心丧气,而是忍着各种痛苦,刻苦攻读,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除了荣获奥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外,1914年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他一生发表了184篇很有价值的科研论文。
关于忍耐,巴拉尼是这样讲的:
“人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天都会更新。因而,你昨天生气时的细胞,已被今朝新的细胞所替代。酒足饭饱后所思考的内容,与饥肠辘辘时所考虑的也不一样。我仅仅在等待的是细胞的更替。”

在人生中,不尽人意的事常会发生,每个人都没有悲观的必要,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昨天或者今天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结局。那些犯了错误或经历失败就一蹶不振,失去了忍耐性的人,才堪称是真正的失败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亚弗列说过:

犹太人面对失败、挫折,确立忍耐制胜的法则是:

成功是一条崎岖不平的远途,并无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可走。成功者善于处理前进中的障碍,具有坚毅的忍耐力。H·G·威尔斯在成为文豪前曾尝试过近十种职业,但都一无所成。著名科学家克达林曾说:“我的成功发明,几乎每项都经过了九十九次的失败。”
在两千多年深受迫害的历史中,犹太人为了生存,学会了怎样忍耐,总结出各种忍耐的经验。犹太人对于忍耐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细胞都在不时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创新,所以昨天吵架时,您的细胞到今天早晨已经变成了新细胞。吃饱了和饿肚子时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仅仅是在等待细胞发生变化罢了。
犹太智慧
犹太人认为,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宽容和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