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哲理
公元73年罗马人洗劫耶路撒冷后,犹太人便到处遭受迫害,只好四处逃避。一千多年过去了,犹太人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哲学,积累了经验,变得尤为聪明,也更能适应环境了。
犹太人认为,宇宙与生活是相依生息、相容无悖的。因此,他们把这一看法,视为自己生存的法则,并把它活用到做生意等方面。
据犹太人说,他们信奉的“78:22法则”,是成功致富的根本。所谓“78:22法则”,严格地说,应该是“78.5:21.5”,由于小数拗口,故称作“78:22”。这个比数很有哲理,它是以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关系计算出来的。假设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00,那么,它的内切圆面积为78.5,剩下的面积即21.5。以整数去表达,便是“78:22”。
说来也巧,空气中的气体比例中,氮气占78%,而氧气占22%。人体的比重中,也是由78%的水和22%的其他物质共同构成的。这个78:22的数据,成为人类不可抗拒的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人类不能违背这种法则而获得生存发展。试想,如果空气中氮气占20%,氧气倒过来占80%,人类能在这样的空气中生存下去吗?又如,若把人体的水分降至占60%,那人类一定会因干枯而死。因此,犹太人认定“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
犹太人本着这样的法则指导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获得了常胜不败的结果。
例如,犹太人普遍注重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他们都教育和供养自己的子女读书。有的犹太人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则半工半读坚持读完大学。更有突出者,则利用一切业余的时间用于学习。为什么犹太人那么注重学习呢?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不是人类天生就拥有的,人类只有付出后天努力才能得到,这是法则,没有妥协的余地。这种法则驱使着犹太人勤奋地学习,使他们在各行各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又如犹太人做生意,他们同样本着“78:22法则”去经营运作。经商是为了赚钱,这是法则。他们认为,经商却不赚钱是不符合“78:22法则”的。想要赚钱,在经营中就必须懂得核算,投入资本后,起码要达到一定的利润回报率才划算,如达不到这个回报率,这样的生意就不能做。
放贷赚钱法是犹太人起家的一招,他们在欧洲产业革命之时,瞄准了企业发展急需资金的状况,以高利率把钱借给那些企业,得到的回报率比自己办企业赚钱还多,而风险也相应较低,这也是运用“78:22法则”的一种表现。
后来,犹太人又注意到各国经济在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发展大项目。于是他们又想出办法,把犹太人分散的财富积聚起来,设立正式的金融机构,集中力量投资耗资多、回报率高的大项目。这样做,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难题,自己也可从中获利。借着这个契机,许多犹太人在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成为金融寡头,美国华尔街的银行家中也有不少是犹太人。18世纪末办起中欧大金融市场的就是犹太人约瑟夫·门德壮。拥有上百亿美元资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成员,也是犹太人。
犹太人善于运用资金,靠筹集来的钱实现增值,并将钱投入收益率最高的领域中去。这就是“78:22法则”的活用。犹太人巧妙地运用生存哲学,以杰出的智慧在夹缝中生存、发展,使整个民族不但保存下来,而且成为全世界有影响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