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谋算
与犹太人做生意,你会发现他们非常精于心算,不像其他欧美商人那样,简单的加减法也要用计算机或笔算。有一次,一位犹太服装商人到我国一家服装加工厂去参观,工厂的厂长陪着这位犹太商人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滔滔不绝地介绍本厂的产量和产值,犹太商人在一位女工作业台前停了下来,问厂长:“这些女工每小时平均工资是多少美元?”
那位厂长一下子就被问住了,沉思了半晌后说:“嗬,她们月薪平均1700元人民币,每个月工作25天,即每天68元人民币。一天工作8小时,即……”

厂长尚未算出每小时的人民币工资数,犹太商人就开口说道:“啊,每小时1美元,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8.5元比1美元。”

事实上,犹太商人都有这么一套心算的本领,有人说他们有心算的天才。这位犹太服装商接着从厂长介绍的总产量、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及每套服装的用料量,很快心算出每套服装的成本。换言之,从工厂的报价中,一下就能算出其利润有多少,从而确定他对工厂还价的对策。
犹太商人的心算本领,成为其对经营判断和对外谈判的有力工具。事实上,犹太人这种本领并非是天赋,而是训练得来的。他们从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体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的道理。意思是说,经营者要重视对各种数量关系的分析,以便在数量的计算中寻求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总是要表现为各种数量关系的。就以服装加工生产为例,工厂必须把一系列的数量关系搞清楚:做成各种规格的服装各需要多少尺寸的布料及有关辅料,每位工人或每台缝纫机一个工作日生产多少套服装,相关的包装费和管理费分摊到每套服装中占比多少,总成本为多少,资金回收期多长,等等。工厂的决策者只有把这些“数”算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合理地确定每种服装的价格,才能如期地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作为买家,当然首先要从自己的购买意图出发,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款式品种和什么样的价格水平,才能适应自己经营的市场需求。但同样也需要弄清楚被采购的产品相关的数量关系,才能有理有据地与卖家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从而确保自己的利益。
做买卖,一切活动离不开精确的数量计算,满足于“估计”、“大概”、“差不多”,那很容易产生偏差,甚至会带来一笔笔“糊涂账”,最终导致经营的失败。
著名牛仔裤品牌创始人李维·施特劳斯是个犹太人。因家境不佳,1870年跟随别人从德国到美国西部加入淘金热潮,希望能淘金发财。到了旧金山后,过了几个星期的淘金生活,他发现那里人山人海,淘金者中确实有人淘到了黄金,赚到了一些钱。但他想,每天从早到晚疲于掏挖不止,一个月也只不过获得几十美元。如果在矿场上做生意,供应给千千万万的矿工生活必需品,每100美元营业额赚得20美元,每天做100美元的生意,一个月足可以赚600美元。何况那么多的矿工在这里,每天何止做100美元的生意呢?

经过谋算后,李维决定不干淘金的活了,自己开始摆摊卖凉水及一些小百货。果然不出所料,第一个月的经营,营业额达到5000美元,他赚到超过1000美元的利润,比当一名淘金者多赚了几十倍的钱。以后,随着他经营的品种增多,赚钱也更多了。在此基础上,他推出了适合矿工需求的牛仔裤,很快走上致富之路。

可见,善于谋算是犹太商人成功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