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借势
古人云:“下君之策尽自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能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人很难事业有成。但是,个人或团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知识门类很多,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在某些科学技术乃至具体工作环节上,哪怕是最杰出的人物或团体,也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攻克。更为值得注意的,智慧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人之力远不如尽人之智。
犹太人米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家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信科技和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引进世界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同时付出极高的报酬聘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这样,才使得公司信息灵通,对操作技巧精通,竞争能力总是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助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付出的多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我国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位善于借势借力的能手,如他一手促成的联吴抗曹的局面就是典型,还有“草船借箭”也是巧在“借”字。事实上,人类自从走上文明之路起,一直在寻求借势借力的办法,正因为不断地创造出各种“借”的办法,才使人类能不断走向更高级的文明。
杠杆原理便是人类“借”力的一种发明。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知道把大小不同的杠杆加以组合,就可以用更小的力量举起更重的物体。今天,只要一个人坐在起重机的坐垫上,就可以吊起几十吨重的钢架。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借助外在力量使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效果。所有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长,就是有识人的眼光,能够发现员工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岗位都安排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预先为自己写下这样的墓志:“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耐基能够从一个铁道工人发展成为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能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一样,凡是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套善于“借”的本领,牛顿曾说:“我成功靠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犹太人有那么多的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有那么多科学家创造出世界级的发明,都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升华而来的。如物理学家布洛赫,他能够在原子核磁场研究领域取得前人未能取得的成就,是与他得到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学奠基人海森堡的指导和影响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劲。善“借”力量,则是一种快捷省劲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