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间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愿意走向成功的人。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那些靠经营致富的人或是攀登科学高峰的成功者,并没有比那些失败者更优越的条件。他们同样只有一双手、两条腿、一个脑袋,他们有些甚至是白手起家;论学历,许多大富豪在创业前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少人是学徒或伙计出身;论经济条件,多数成功者出身于贫苦家庭,在年幼或青年时尝尽了生活的艰苦辛酸。

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一句话道出真谛:他们均能自强不息,有必胜的信念。

犹太人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自强不息。困难和挫折吓不倒他们,迫害和残杀堵不死他们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从罗马帝国时代起,犹太民族家园被侵占,大部分犹太人被迫离开故土,流落天涯。在漫长的流亡漂泊岁月中,犹太民族虽然灾难迭起,甚至几乎遭到灭族之灾,但人们发现,今天的犹太民族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民族凝聚力。千百年来,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精英遍布全世界。处境恶劣与成果丰硕形成强烈的反差现象,是这个民族的旺盛生命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体现。

美国连锁店先驱卢宾,是一位1849年出生于俄国的犹太人,他随父母生活在俄国,受到歧视,不得不迁居到英国。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由于温饱无望,不得不又迁居到美国纽约。由于没有条件读书,他16岁那年便到加州去淘金。结果黄金没有淘着,迫使他只好另谋生路,从摆摊卖小日用品开始,逐步发展成开大商店,最后创造出连锁商店的经营模式,成为大富豪。卢宾的成功,在于没有因几经波折而气馁,在淘不着黄金的情况下,肯于动脑筋、想办法,从千千万万的淘金者身上打主意,想到他们在矿场上需要各种日用必需品,就从这点作为突破口,走上规模经营和连锁销售的发迹之路。

让我们再通过以色列国看看犹太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个国家以犹太民族占主导地位,犹太人占全国人口的83%以上。历尽人间沧桑的犹太人,于1948年才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起以色列国。这个国家不但建立较晚,面积狭小,而且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全国国土有80%以上是沙漠和荒丘,几乎算是“不毛之地”。全国资源贫乏,淡水奇缺。因此,不论是天时、地利或时间对以色列都是不利的。但以色列的犹太人自强不息,靠着顽强的生存意识和杰出的智慧,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使这块土地上出现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不毛之地”长出了丰硕的庄稼,农产品不仅实现自给自足,并成为该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到1984年间,以色列全国共改造和开发出27.2万公顷可耕土地。缺少农业用水,就通过挖掘地下水或远地引排的方式解决,使全国农业用水量从1949年的2.57亿立方米,增加到1984年的13亿立方米。气候条件不利,他们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调节。就这样,以色列的农业大力发展起来了。今天,以色列人口是建国初期的8倍多,该国的农业产量却比建国初期增长了16倍多。

以色列不但在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和其他行业同样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以色列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每年超过1万美元的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可见,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催人奋进和获取成功的法宝,也是犹太人的一种制胜法宝。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产生信心,有了成功的信心,就会设法发挥自己潜在的力量,将这种力量用在自己的奋斗目标上,就可以使人排除万难,敢于面对现实,顽强拼搏,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俗语所说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相反,缺乏自强不息精神的人,会轻易自认无能,妄自菲薄,压抑了自己发展的想法和潜力,成功也就会与其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