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病害特征

一 青铜器病害特征

青铜器的病害包括残缺、裂隙、变形、层状堆积、孔洞、瘤状物、表面硬结物、通体矿化、点腐蚀、缝隙腐蚀和全面腐蚀。残缺是指青铜器受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的基本缺失。裂隙是指青铜器表面或内部开裂形成的缝隙。变形是指青铜器因受外力作用导致形状发生的改变。层状堆积是指青铜器因发生层状腐蚀而导致其腐蚀产物分层堆积的现象。孔洞是指青铜器腐蚀形成的穿孔现象。瘤状物是指青铜器表面的瘤状凸起物。表面硬结物是指青铜器表面覆盖铭文和花纹的硬质覆盖层。通体矿化是指青铜器因腐蚀程度过重而导致器物整体呈酥松发脆状态。在点或孔穴类的小面积上的腐蚀叫点腐蚀。金属表面由于存在异物或结构上的原因而形成缝隙,缝隙的存在使得缝隙内的溶液中与腐蚀有关的物质迁移困难,由此引起的缝隙内金属的腐蚀叫缝隙腐蚀。全面腐蚀是指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上。

图4-1 青铜器病害图示

青铜器一般为铜锡合金,也有的为铜、锡、铅合金,不同产地的青铜器,其矿料来源、分子结构、化学成分和工艺制作皆不相同,导致其基本成分的组成情况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成分与埋藏或保存环境会发生不同的腐蚀反应,从而形成分布有差异的锈蚀产物,其中以绿色的碱式碳酸铜最为常见。青铜器腐蚀机理相当复杂,如铜器和氧接触会生成氧化亚铜,进而生成氧化铜,接触到溶解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或蓝铜矿,若含锡量高,又会生成光滑的灰绿色锈氧化锡等。

通常来说,由于青铜埋藏与保存环境复杂多样,一件青铜器上的锈蚀产物会存在多种组合,如果不注意保存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和定期检查与保护,氧元素、水分子等便会加速锈蚀产物的生长。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情况,掌握青铜器腐蚀机理的发生条件,以便采取相应的清理与保护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