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修复方案
由于器物缺失比较严重,如果仅使用粘接的方法加固断裂处和补配铜片处则强度太弱,所以选用锡焊[2]和环氧树脂胶补腻相接合的方法来进行修复,确保器物修复的牢固度和持久性。
补配缺块
在对器物的器形、制作工艺、尺寸做了实际测绘和调研后,根据拼接好的残件的形制和弧度,计算出此件战国兽首鼎的口长径13.4 cm、深5 cm。根据器壁的厚薄选择了厚度0.5 mm的紫铜板(紫铜即铜单质,具有优良的沿展性和耐蚀性,因其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也称“红铜”或“赤铜”,古代开始就被用于补配缺块进行修复)。按补配所需面积剪裁出大小合适的补块,用火烧至发红变软,冷却后,放在有凹面弧度的铅砣上,对照器型用锡锤敲打走型,注意补块必须和原物的上下、两侧弧度相一致。中途若铜块变硬,可用火烧使其软化,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符合补配要求为止。
焊接
青铜器的保存环境、铸造材料和腐蚀程度都各不相同,在焊接前,需要先在器物的内壁进行焊接的断茬处找个小口,锉掉锈层,露出铜胎。观察后发现锉口光亮,表明这件器物铜质的金属性很好,较容易上锡、焊牢。将焊接点选择在器物内壁,由于金属性好、易焊牢,只将拼接处的两端茬口锉成20˚的V字坡口,并保留靠外壁纹饰三分之一器壁厚度不锉,这样可使内壁的焊缝较小,器物外壁的纹饰也能够很好的保留,不被破坏。焊接时,先用脱脂棉蘸乙醇溶液擦洗茬口,将上面的铜粉末、油污等去除干净,等乙醇溶液完全蒸发后,再在锡料上滴一滴助焊剂,熔锡后直接焊接。焊接牢固后立即将器物完全浸入去离子水中,24 h后取出,会发现器物的焊接处出现明显的白色粉状物,这是焊缝中残留的盐酸被置换出而形成的。将白色粉状物清除后再浸入去离子水中,反复多次操作,直到再没有白色粉状物的出现,表明焊缝中的盐酸就基本去除了。
填缝
选用AAA环氧树脂超能胶进行填缝,它具有良好的防水、耐酸、耐碱、耐高低温的性能,粘接力强,可进行打磨、雕刻等机械操作。在填缝前先把器物放入电烘箱中烘干,将温度设置在40 ℃左右,时间为120 min,使器物中的水分蒸发,保证树脂胶的粘接牢固度。根据器物的地子色调胶,适量加入矿物颜料进行调色,为后面的着色工作打下基础。将调好的环氧树脂胶渗透、涂抹到拼接处,24 h后完全固化,既可以再进一步增强牢固度,又可以修整对接口的平整度,还能对焊接口起到一定的封护作用。
处理粘贴面
由于需要补胶和粘贴的花纹面积大,若直接将环氧树脂胶涂抹在补配铜片上,时间一长难免不会发生胶的收缩、开裂、脱落等情况。因此,使用手持电动钻孔机在补配的铜片上均匀地打上一些直径3 mm的小孔;打完孔后,再用粗砂纸将表面光滑的铜片摩擦至摸上去粗糙扎手的感觉,这样可有效提高胶体的粘贴力,增强补配纹饰的牢固度,从而达到较长时间的保存。
图4-7 战国兽首鼎侧面
翻制纹饰
利用铜器纹饰的对称性,选择与器物残缺部位相对应的可用于复制纹饰的部位进行石膏翻制模具。操作时,先在翻模处均匀地涂抹一层医用软皂作为脱模剂,再把预备好的泥块打制成4块厚1.5 cm、高3 cm的泥条,将翻模处围挡起来,围挡时注意泥条的表面和对接处要平整且不留空隙。将调好的石膏水倒入泥条围挡处,这样石膏水便不会四处流淌,范好的石膏模平整、规范。取下固化后的石膏,在需要复制的纹饰面上涂脱模剂,用环氧树脂胶调兑矿物颜料,配成与器物底子相近的颜色,涂在石膏的范模处。在涂抹时一定要按紧、按实,确保没有气泡,注意环氧树脂胶的稀稠和薄厚。胶固化后取下,剪切成需补配的尺寸后,粘贴在补配铜片上。
雕刻纹饰
兽首鼎左右对应,纹饰方向正好相反,无法用翻模复制纹饰,需要进行雕刻修补纹饰。在选用雕刻纹饰的材料上,笔者使用了美国Quik Copper速成铜胶[3],它的特点是固化时间短、不滴落、不流淌,硬化后可以像原本体材料一样进行机械加工。在粘接时只需用刀切下所需用量,将胶体灰色内芯和外皮红铜色两种颜色的材料用手快速充分糅合成一色,压抹在修补处即可。1 h后胶体固化,用砂纸打磨平整并与器身纹饰相同高低,仔细观察器物完好的部分,对照纹饰的样式、大小,依样在雕刻处画好后进行雕刻。这样既保证了强度,也最大限度保留了其艺术价值。
补配鼎耳、鼎足
此件兽首鼎的鼎耳与鼎足已缺失,但考虑到维持器物的完整性与艺术性,应将其复原出来。根据器身上的鼎耳分铸痕迹,可知鼎耳的宽度与粗细,再依据整体器形的大小、高低及当今已知的兽首鼎为参考,推断出鼎耳、鼎足的形制。在泥块上雕刻出鼎耳和鼎足的模型,用石膏范出模具。考虑到修复的可逆性,选择Quik Copper速成铜胶材料来制作鼎耳、鼎足,再用环氧树脂胶逐个粘贴在器身上,日后如果有充足的依据发现此次修复有误,还可以及时进行拆卸、纠正。
着色
使用虫胶漆(虫胶片和酒精按3:5的比例调兑,充分搅拌、浸泡),依据器物底色,掺入铬绿、群青、钛白粉、赭石、土黄、炭黑等各种矿物颜料,调成色泥,需作厚锈时,在色泥中调入适量土粉用以着色。待漆干透后,再用小刀、玛瑙扎子、砂纸、粗布、棕刷等工具进行反复加工,做到补块颜色与器物原锈色协调一致,远观一体、近观有别,符合博物馆展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