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淮阴市博物馆.淮阴高庄战国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2]首都博物馆.文物养护工作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赵振茂.青铜器的修复技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4]王金潮.美国P.S.I公司生产的速成胶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J].东南文化,1995(4).
[5]杜迺松.中国青铜器发展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
[6]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7]贾文超.古代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技术[J].中国博物馆,1997(1).
[8]贾文忠.文物修复与复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贾文忠,汤浪.青铜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10]蒋玄怡.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11]李震,贾文忠.青铜器修复与鉴定[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12]马里奥·米凯利,詹长法.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3]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4]首都博物馆编.文物养护工作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1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6]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17]许淳淳,潘路.金属文物保护——全程技术方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8]许进雄.文物小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9]贾文忠.浅谈青铜器修复[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2).
[20]赵振茂.青铜器的修复技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考古工作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2]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3]朱萍.文物鉴定与考古系列讲座[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4]陈仲陶.古青铜器修复整形工艺探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3).
[25]程德润,赵明仁,刘成等.古代青铜器“粉状锈”锈蚀机理新探[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
[26]高英.中国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一)铜器焊接[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0.
[27]龚建培.中国传统矿物颜料、染色方法及应用前景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
[28]何堂坤,靳枫毅.中国古代焊接技术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00(1).
[29]贺贵明.浅谈殷代青铜器的修复[J].华夏考古,1997(2).
[30]洪亮.我国青铜器的连接技术[J].焊接技术,1999(5).
[31]霍海俊,王五胜,李化元.京派古铜器修复技术百年发展脉络概述[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4).
[32]霍海峻.修复大型铜塔的探索[J].中国博物馆,1995(3).
[33]贾文超.谈古代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技术[J].江西文物,1991(3).
[34]孙晓强.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探讨[J].文物世界,2002(6).
[35]万俐.青铜器修复技术队伍的历史及其发展刍议[J].中国博物馆,1991(4).
[36]汪苏,李晓辉,白小梅等.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焊接技术研究[J].第五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2005.
[37]魏书亚.化学原理与方法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华夏考古,1995(3).
[38]尹继才.颜料矿物[J].中国地质,2000.